难能可贵的是,殿内彩塑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三世佛,文殊、普贤、十六罗汉、护法金刚,皆为宋代原状,造型经典生动。
佛像蓄有胡须。

菩萨璎珞庄严身。
大佛殿前,赑屃上立着一座石碑,四周阴刻佛教图案。

图案里描绘着西天极乐世界的狂欢。

石刻。

石刻。

侧面。

石刻。

上为药师佛,下为释迦牟尼涅槃图。

石刻。
石刻细部。

石刻以碑的形状,却遍刻图案。

大佛殿东立面。
大佛殿北立面。

在大殿旁边,还有宋碑五通,明清碑十多通。这些碑文,详细记载了余庆禅寺的历史,是研究司马光墓的重要史料。

龙头碑首。

朱御史修复宋温国公司马先生碑祠记,明嘉靖二年。

明万历年碑首。

赑屃。

团龙。毕竟是位极人臣的宰相,这里龙的元素很多。

位于余庆禅院正殿廊下,尚悬挂着一口元代铁钟。通高64厘米,其中钟钮高12厘米,底径58厘米,铸工精美。铁钟为覆桶形六耳波状口式,钟钮为蒲牢形,呈倒U形匍伏于钟顶,制法为浅浮雕,较为细致。较平缓的覆钵圆顶,呈三角位置分布有3个天孔,天孔之间装饰有卷草纹。钟肩一周装饰双莲瓣纹,虽然起伏不大,但平和而圆润。钟体制式简单,仅以范缝将之分为三个平均的方形铭文区。其上边及两侧饰条纹以间隔,下部则饰绳索状弦纹一周。钟裙与钟耳上方对称部位饰花卉一朵,耳缺对称部位饰连枝叶纹,沿钟耳外侧依耳之波状起伏凹凸饰花朵乳钉纹一周。整个钟的造型为短粗桶状,协调匀称。
铁钟上铭文大多锈蚀难辨。纪年部分可辨出为“解州夏县司马温公墓余庆禅院,僧长宿、志心……延祐五年月日”等。元朝延祐五年即公元1318年。作为元代铸钟遗存,十分珍贵。
司马光墓,在历代文人墓保存十分完好,且文物种类繁多,价值不菲,堪为难得的古圣人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