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在今人的字典里已经不大出现。在浮山入口处的介绍牌上,称方以智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是明末四公子之一。这明末四公子分别是: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辟疆。侯方域和冒辟疆因为他们生平的风流韵事,至今还为世间津津乐道。其它有关文化学术的功业,恐怕也只有小众人士有所涉猎。
方以智墓,位于浮山北麓,白沙岭金牛架轭地。坐南朝北,依山傍水。

墓地居高临下,冈岭四合,松柏青郁。墓冢前为石砌台阶,可沿缘而上。

1981年9月,方以智墓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保碑有新旧两块,都很别致,或肃穆,或雅致。

方以智墓由拜台、祭坛、墓冢三部分构成,第一道拜台下有石狮一对,分列左右。
石栏相围,营造出庄严整肃的氛围。


墓前一方石碑,系近人书刻《方密之先生事略碑》。石碑立于1963年5月。方以智,字密之;故称方密之先生。“明崇祯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愤慨时政,参加复社,欲纠集志士,改造世界。清兵入关,潜往南京。以抗拒奸党马士英、阮大铖,遭受迫害,流离岭表,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立于肇庆,任先生为东阁大学生、礼部尚书。又以太监王坤专横而辞职。浪游桂林,行医卖画为生。清兵搜捕,遂削发为僧,云游四方。居浮山称愚者,在天界为无可,在寿昌为墨立、为药地;又合浮山、匡庐而号曰浮庐。清康熙十年,赴吉安拜文天祥墓,行次万安而殁,归葬浮山之北。”
西边配石刻对联:“博学清操重百世,名山胜水共千秋”。

事略碑头横梁浮雕精美,为狮子滚绣球。这是以前立在这里的墓道坊残件。
墓道坊残件。

墓冢为二穴并列之格局,分别为方以智先生和潘氏夫人墓穴。

正中栏板浮刻:方密之先生墓。

潘太君之墓。

潘太君之墓前面还有二字,难辨。

方公密之府君墓。落款有方以智子嗣的名字。方以智墓不署清朝年号,是为了尊崇他的生前志向。

方以智墓冢。

方以智夫妇异穴合葬。

拜谒完方以智墓,返回墓道石阶。

回首眺望,方以智墓静卧在山凹之中。曾经的不安的灵魂终究归于沉寂。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方以智笔耕不辍,著述传世有一百余种。谨以一首方以智先生的《独往》诗作为结束,似乎也非常适合当下的心境:“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
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