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2018-05-17 09:18:24)
标签:

三穗堂

大假山

内园

玉玲珑

分类: 东方之明珠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上海老城厢东北部,有一座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私人园林,由造园名家张南园设计,时人称之为“奇秀甲于东南”。园主人是当时的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他在自家的房宅前的菜田上筑园,凿山理水,闲适身心。园名“豫园”,取“平安”、“安康”之意,二十年方成。如今,豫园已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迩。是游人寻访老上海风情的首选之地。【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豫园的入口位于西南一隅,隐于市井之内。在营造之时,当为偏僻之地。现今这里游客如云,人烟辏,不再安静,这大概是园主人没有想到的事。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入口前是一汪水塘,塘上九曲石桥,桥中央为湖心亭。游人往来穿梭其上,仿佛体会流觞之乐。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入口是小巧的八字石库门,砖檐瓦顶,门前立一对石狮把门,守住园内乾坤。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入口后是一块奇石,上书“海上名园”,既有点睛之妙,又能聚敛风水之气。奇石之后,是三穗堂、仰山堂勾连组合的建筑。【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回望石库门。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门罩砖雕精致。【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垂脊前安放渔樵耕读四人,显明了园主人归隐林泉的志向。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三穗堂刻花正脊,鳌鱼脊饰,颇有江南灵动机趣。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正脊中央刻人物戏剧故事,据记载为“张飞义释严颜”的泥塑。【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檐下用密列的斗栱,翘凤头昂,与整体建筑浑然一脉。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墙角堆石植木,小中寻幽。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三穗堂为清乾隆二十五年建,是豫园最高敞的厅堂,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其上悬挂“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横匾。三穗堂典出《后汉书·蔡茂传》上一禾三穗的故事,禾穗寓意俸禄爵位也有祈望丰收之意。灵台经始典出《诗经·大雅》,灵台是周文王所筑,用来观景祭天。城市山林则为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所写,意为在城市中享受山林的乐趣,这正是所有园林的宗旨。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三穗堂中堂挂有潘允端撰文,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中堂背面是《豫园全景图,从古色生香的传统园林,一直伸展到西洋风染的外滩,栩栩如生。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中跨为四界梁,前后接单步梁。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周圈为回廊,廊墙上有八副泥塑漏窗。东北角漏窗中间松树参天,仙鹤回望,有松鹤延年之意。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兰叶、荷蓬。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喜鹊飞上了梅花枝头,喜上眉梢。【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老树、雄鸡。【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松鹤延年。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漏窗。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三穗堂、仰山堂之间,以院墙上开瓶型门连接。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仰山堂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北望为大池假山,故横匾题为“此地有崇山峻岭”,仿佛若王羲之笔下的兰亭。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山墙挂画屏。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前后皆为镂空的长窗,一览无余,尽纳风情向小园。【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北面长窗格心板上使用大白玻璃,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仰山堂后,点石立峰,因洼疏池。三折桥在造园家的心中是不可或缺的,山势错落中,高低立望江亭、挹秀亭,和而不同,相看不厌。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池边植深浅树木,斑斓不同。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挹秀亭建有廊道,一面紧挨辟有漏窗的围墙,一面开敞,面向池塘。在此观鱼,羡慕从容出游之乐。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廊道门楣上墨书古隶:“豫园”,为明万历丁丑(1577)秋八月望,太原王登书。登是明朝后期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笔墨为豫园增色不少。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廊连接仰山堂和大假山,内门前铸立一对铁狮是元代物件,一雌一雄。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墙上有“武举夺魁”等砖雕、泥塑,随步移景异。【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漏窗的内容件件不同,令人回味。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喜鹊登梅依然成为主题被使用,常见题材不变,只是在规律中寻找变化。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站在游廊边上向前观望,池塘分割风景,左边是二层的观山楼,右边就是造园名家张南阳的大假山,尘世和幽篁,咫尺山林。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园门上的墨迹为“溪山清赏”,落款:枝山祝。当是祝枝山的手笔,铁钩银划,肇于自然。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仰山堂上,游人在观赏风景;殊不料观赏风景之人,也成为别人的风景。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果然是峰回路转,路径变得平坦,园墙把假山分隔成几许段落。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萃秀堂被布置在豫园的最北面,面对青山,北倚高墙。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萃秀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面临峭壁,推窗可近观山景。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船蓬轩对接四界梁,用三柱。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叶形门。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复廊,中间用墙分割,两边皆可行走。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园林的门充满趣味,引人入胜。这是圈门的一个变种。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这是计成在《园冶》中的一段话。确实,被精心叠山的石头在喜爱它的文人手里,成为有生命力的情致。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山水密不可分,水流的形状必定是蜿蜒曲折,发自天然。至于穿过园墙的溪涧,无拘无束,正是文人本心的追求。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龙墙上檐以龙的形象布局,龙头最为突出,用泥塑而成。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龙身的鳞片极为逼真,则是以瓦片砌置,细微处见匠人的功力。【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龙身与墙浑然一体,天成之作。门楣上的“穿云”二字,使人想起苏轼的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穿云裂石,则是更为矫健了。【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龙墙。【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亭幽气淑。这里“淑”字的写法颇具古意,上“弔”下“皿”。古文字中“弔”当“叔”用,从弔(叔)声就念作“淑”。淑:清湛也。亭幽气淑:亭子环境优雅,空气清湛。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龙墙的东侧以房屋为主,中轴线笔直,局部形成规矩的正统宅院。局部点缀亭阁,丰富了环境。古井亭是八角攒尖亭,立在藏宝楼前右侧。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攒尖顶上立一头健壮的小鹿。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藏宝楼。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木栏雕花。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假山洞后,立一座袖珍的学圃,独立于物外,于无何有之乡。【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学圃。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小轩静窗,读书幽僻之所。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点春堂漏窗。【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漏窗。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漏窗。【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堂名取苏轼词“翠点春妍”之意,匾为苏淞太兵备道沈秉成所书。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梁架亦为廊轩接四界梁。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打唱台,正对点春堂,为娱戏之所。和煦堂在打唱台的南面,中轴相连。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打唱台垂檐最为醒目,镂错彩,精巧工丽。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四方外柱上皆有对联,北面是“遥望楼台,斜倚夕阳添暮景;闲谈风月,同浮大白趁良辰。”无非是饮酒作乐,醉心风月。【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一曲薰风,允矣阜财能解愠;三生拳石,宛然含笑共争妍。【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垂脊前的武士。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垂脊前的武士。【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正脊鳌鱼。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快楼建在假山边,上下二层,四面八角。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前为快楼,左为打唱台,右为和煦堂。【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和煦堂,面山背水,四面长窗。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垂脊人物。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垂脊人物。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太湖石立峰。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绀宇琳宫。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石雕。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听涛阁。【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听涛阁八角亭。【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听涛阁脊饰,仙鹤、鳌鱼。【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积玉水廊,通往涵碧楼。【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涵碧楼与听涛阁相望,全为楠木架构。原件已毁,现为2003年新建。明代《豫园记》中有“有亭翼然覆水面,曰‘涵碧’,阁道相属,行有忘其渡水也”,可为证。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涵碧楼南立面。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正脊脊饰。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面梁枋雕刻各式花卉。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40幅人物图案组成全本的西厢记。【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涵碧楼北面临水,一楼檐下高挂“鸢飞鱼跃”匾额,这是悬挂于清代城隍庙的旧物。用在这里,应景也非常恰当。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玉华堂正脊。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玉华堂原为园主人潘允端的书斋,正对玉玲珑。东傍积玉廊背临幽池,环境清雅。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堂内陈设明代紫檀木画案。【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玉玲珑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瘦、透、皱、漏,距今已是一千年的旧物。【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玉玲珑边是藏书楼。【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藏书楼漏窗。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藏书楼漏窗。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得月楼并列于藏书楼后,它的腰门堪为妙品。上楣书:衬玉玲珑。亦是为宋朝的花石纲衬景。对联为:云捧月华,缀如紫贝花无数;砥平土脉,胎自乌泥泾有灵。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衬托玉玲珑的照壁背面刻篆字:寰中大块。【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寰中大块。 寰中”就是“宇内”,寰中大块意即宇内胜景。正对内园,成为对景。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走过照壁前的环龙桥,来到内园。顾名思义,当是园中之园,极为隐僻的地方。内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罩砖雕古朴,刀法纯熟。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龙吻。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内园围墙。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圆形砖雕,是一幅进京赶考图。【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仙鹤瑞羊、幽兰翠竹。【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凤凰亭外观,首层为粉墙。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凤凰亭。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花瓶形园门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松鹿图。【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别有天内,藏五块石碑。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重修内园记。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清同治六年告示。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假山之上,有石舫。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栏杆木雕。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船内匾额“幽赏未已”,系何绍基手迹。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内园内亦有龙墙,只是龙鳞是泥塑出来的,而非瓦就。【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耸翠亭为双层双亭,耸立于假山腰上,游人往来络绎不绝。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耸翠亭内景。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灵木披芳,系左宗棠手笔,署名宗棠。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亭前对联:翼然阆苑蓬壼上;卓尔瑶池翠水间。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静观厅,带廊面阔五间,轩昂高敞。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正脊为“岳飞大战金兀术”塑像。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正堂高悬两块扁额,其一曰“静观”,其二曰“灵昭渟峙”。此处原是城隍庙道士起居修炼的地方。这两幅横匾亦是保持真性、向善守朴之意。【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观涛楼,三层全木结构,清时为城东最高建筑。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古戏台,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雕梁画栋,飞阁流丹。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还云楼。
【上海】豫园记——有山可樵
  谨以园主潘允端所著《豫园记》作为文章之结束,让吾人细细品味豫园数百年的变迁,曾经的幽雅与现在的游人如织,世间永恒执着终归虚妄。得失之间,亦可求不同凡响之悟。
  余舍之西偏,旧有蔬圃数畦。嘉靖己未,下第春官,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万历丁丑,解蜀藩绶归,一意充拓。地加辟者十五,池加凿者十七。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时奉老亲觞咏其间,而园渐称胜区矣。园东面架楼数椽,以隔城市之嚣。中三楹为门,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入门西行可数武,复得门曰“渐佳”,西可二十武,折而北,竖一小坊,曰“人境壶天”。过坊得石梁,穹窿跨水上,梁竟而高墉中陷,石刻四篆字,曰“寰中大快”。循墉东西行,得堂曰“玉华”,前临奇石,曰“玉玲珑”,盖石品之甲,相传为宣和漏网,因以名堂。堂后轩一楹,朱槛临流,时饵鱼其下,曰“鱼乐”。由轩而西,得廊可十馀武,折而北,有亭翼然覆水面,曰“涵碧”,阁道相属,行者忘其渡水也。自亭折而西,廊可三十武,复得门曰“履祥”,巨石夹峙若关,中藏广庭,纵数仞,衡倍之,甃以石如砥,左右累奇石,隐起作岩峦坡谷状,名花珍木,参差在列。前距大池,限以石阑,有堂五楹,岿然临之,曰“乐寿堂”,颇擅丹雘雕镂之美。堂之左室曰“充四斋”,由余之名若号而题之,以为弦韦之佩者也。其右室曰“五可斋”,则以往昔待罪淮漕时,苦于驰驱,有书请于老亲曰:“不肖自维有亲可事,有子可教,有田可耕,何恋恋鸡肋为。”比丁丑岁首,梦神人赐玉章一方,上书“有山可樵,有泽可渔”,而是月即有解官之命,故合而揭斋焉。嗟嗟!乐寿堂之构,本以娱奉老亲,而竟以力薄愆期,老亲不及一视其成,实终天恨也。池心有岛横峙,有亭曰“凫佚”。岛之阳峰峦错叠,竹树蔽亏,则南山也。由“五可”而西,南面为“介阁”,东面为“醉月楼”,其下修廊曲折可百余武。自南而西转而北,有楼三楹曰“征阳”,下为书室,左右图书可静修。前累武康石为山,峻嶒秀润,颇惬观赏。登楼西行为阁道,属之层楼,曰“纯阳”,阁最上奉吕仙,以余揽揆,偶同仙降,故老亲命以“征阳”为小字。中层则祁阳土神之祠,盖老亲守祁州时,梦神手二桂、携二童至曰:“上帝以大夫惠泽潭流,以此为而子。”已而诞余兄弟,老亲尝命余兄弟祀之,语具祠记中。由阁而下为“留春窝”,其南为葡萄架。循架而西,度短桥,经竹阜,有梅百株,俯以蔽阁,曰“玉茵”。玉茵而东为“关侯祠”。出祠东行,高下纡回,为冈为岭,为涧为洞,为壑为梁为滩,不可悉记,各极其趣。山半为“山神祠”,祠东有亭北向,曰“挹秀”,挹秀在群峰之坳,下临大池,与乐寿堂相望,山行至此,藉以偃息。由亭而东,得大石洞,窅窱深觏,几与张公、善卷相衡。由洞仰出为“大士庵”,东偏禅堂五楹,高僧至止,可以顿锡。出庵门,奇峰矗立,若登虬,若戏马,阁云碍月,盖南山最高处,下视溪山亭馆,若御风骑气而俯瞰尘寰,真异境也。自山径东北下,过“留影亭”,盘旋乱石间。转而北,得堂三楹,曰“会景”,堂左通“雪窝”,右缀水轩。出会景,度曲梁,修可四十步,梁竟即向之所谓广庭,而乐寿以南之胜尽于此矣。乐寿堂之西,构祠三楹,奉高祖而下神主,以便奠享。堂后凿方塘,栽菡萏,周以垣,垣后修竹万挺,竹外长渠东西,咸达于前池,舟可绕而泛也。乐寿堂之东,别为堂三楹,曰“容与”,琴书鼎彝杂陈其间。内有楼五楹,曰“颐晚楼”,楼旁庖湢咸备,则余栖息所矣。容与堂东为室,一区居季子云献,便其定省,其堂曰“爱日”,志养也。大抵是园不敢自谓辋川、平泉之比,而卉石之适观,堂室之便体,舟楫之沿泛,亦足以送流景而乐馀年矣。第经营数稔,家业为虚,余虽嗜好成癖,无所于悔,实可为士人殷鉴者,若余子孙,惟永戒前车之辙,无培一土植一木,则善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