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江西婺源】理坑村民居(下)——山间墟落
(2018-02-28 10:12:40)
标签:
友松祠
司马第
诒裕堂
分类:
白墙黑瓦与古道颜色
这座低调的门脸是
诒裕堂,朴实的外表里藏着华美的内心
。
门券上是墨色的线条和花纹,与世无争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进入门洞,走进夹巷,方是
诒裕堂正屋。
正屋的门罩为垂花柱式,麻石门框。
侧厢阑额木刻花卉。
诒裕堂是清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宅第,在资本的雄厚基础上精雕细刻,自然会营造出珍贵的建筑。
厅堂梁枋全部木雕装饰。刻画各种戏文故事、历史掌故,既为求得吉祥平安,又有劝人积极向善之意。
左厢上面是“满堂福”,下面是三国戏“三英战吕布”。
“满堂福”。
“三英战吕布”。
仙鹤祥云。
仙鹤祥云,尚有和合二仙。
右厢上面是“九寿宫”,下面是“穆桂英戏挑杨宗保”。
九寿宫。
穆桂英戏挑杨宗保。
倒爬狮上雕出和合二仙。
正面大梁两侧雕刻花卉什锦
文具。
中心位置刻“九世同堂”,又称“百忍图”,寓意家和万事兴的主题。
木雕分出数层,层层镂刻,手艺精湛。
明间为客厅,前檐开敞,两次间壁板隔断,为内宅。
花厅,正名三省堂,为明末建筑。
门罩使用了朱砂的色彩,在水墨的徽派建筑里显得靓丽。
下枋圆雕了无数菊花,称万寿图,令人惊艳。
松鹤延年。
门罩在规制的布局下突出个性,抒发美感。
内部的布局有曲径通幽之概,借鉴了苏州园林的意趣。建筑依然是传统的式样,只是人行流线更加自然富于变化。
漏窗在有无之间,晦明晦暗。
十字如意
格心棂花。
花厅的院心植一株蓊郁的树,摇曳多姿,参差披拂。
友松祠,为明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奉旨敕建的家宅,正名为“驾睦堂”。
余自怡去世后改为祠堂,故名
友松祠。
正门为五凤楼式样。
青石铺地,高墙深院,气派非凡。
轩廊木质卷棚。
深凹天井。皆用方柱,红豆杉用材。
柱础大多为素面,唯有四只刻花础,位于前檐显耀位置。
刻花柱础。
院门上下枋之间仿竖匾隐刻“圣旨”两字,现被妥善保护至堂上,此为奉旨敕建的证明。
天井四面披水,四水归堂。中心为收留雨水局部下沉。
披檐下用斗栱,四铺作计心造。
前院墙上刻下时代烙印。
友松祠计两路建筑,除一路五开间正厅,尚有一路三开
间余屋,天井狭小许多。
三开
间余屋。
司马第是清初兵部主事余维枢的故居,石库门,门罩檐角起翘,单檐鸱尾。
大门朝北,为三进房屋。
正厅为三间两厢,坐西朝东。半浅天井,石板铺地。
二楼花梁深雕松鹤等图案,运笔传神。
厢房上额木雕松、鹤、鹿、马。
厢房上额木雕。
二层三面联通,成通廊。
全堂方柱、素础,雀替深雕灵芝纹。
走出理坑村,来到水口,文笔塔仍在依依不舍地眺望,廊桥忠实相伴,迎来送往。
文笔塔原是存在的,后毁坏于不幸的年代中,近年恢复重建。
理源桥建在理坑村村口,桥上有亭,实为四面坡顶房屋。
桥位于水口,在溪流上横驾,藏风聚气。它和文笔塔一起,将水口关锁严密,扼住关口。共同主宰着村落的盛衰和安危。
亭上有四块字匾,西南端为“山中邹鲁”;西北端为“理学渊源”;东南端是“文光耀日”,桥亭里还一块匾写着“笔峰兆汉”。
“笔峰兆汉”实指那座相依相伴的文笔塔。
“理学渊源”匾是余光耿为余懋学、懋衡所题。
村民们在桥亭里悠闲聊天,打发光阴。这样的生活,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自在闲适,宛如桃花源里,无何有之乡。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江西婺源】理坑村民居(上)——山环水汇
后一篇:
【江西婺源】篁村——笔墨纸砚里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