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2017-03-01 20:34:06)
标签:

朱仙镇

大石桥

贾鲁河

分类: 大河上下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朱仙镇在宋时吾国四大名镇之一,其距离首都汴梁仅四十五里。汴梁为当时河运的中心,汴河从汴梁流出,朱仙镇成为水运码头。元代后,汴河逐渐淤塞,有吏名贾鲁,治理河患,疏导河运。引密县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而后汇入古运河,直达商水县入淮。贾鲁此举既消除了水患,又给朱仙镇漕运带来了复兴的契机,豫人感其德,以其名冠河曰贾鲁河。
       贾鲁河贯通朱仙镇南北,明清之际达到巅峰。其时,贾鲁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荣景象。为沟通沿河两岸人民交通,遂于明朝初年兴建大石桥。大石桥雄跨贾鲁河上,南舟北马在此交汇,荡起尘埃多高。大石桥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国后,它依然长期是开许公路上的必经之桥。近年随着交通的不断升级,方始逐渐退隐,成为使用中的文物。【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姜夔有词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大石桥仍在,桥下却再也不见碧波荡漾的贾鲁河水,唯有旺盛的水草,把这里当作生长的乐园,覆盖住干瘪的河床。清光绪二十六年,朱仙镇的水运地位被别处取代,再也不通舟楫,这是朱仙镇衰落的开始。随着倚重水运的时代彻底结束,公路、铁路相继发展,中国的交通版图完全改观。贾鲁河渐渐湮没无闻,直至彻底干涸。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朱仙镇大石桥,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6月16日公布,开封县人民政府2010年10月立。【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大石桥,桥下五孔,红石砌成,桥面宽六米,高五米,桥长三十米。位于朱仙镇北门西数十步,本是贾鲁河上最北的桥。根据记载,大石桥之南为二板桥,二板桥之南为大板桥,大板桥之南为南闸,为贾鲁河出镇处。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大石桥表面现用沥青水泥重新硬化,桥面仍可通行小型机动车辆。从明代开始,一直服务于乡梓【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东西走向,桥面设置石栏。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桥头立一对石狮,似是旧物。【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石狮后是抱鼓石、望柱,望柱头皆为仙桃。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望柱间为素面的石板,在时间的洪流下显得斑驳不堪,沧桑厚重。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大石桥的整体朴实稳重,在古镇的老树旧屋之间,安然笃定。五座拱券采用纵联石拱,如满月盈辉。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大石桥西南面。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大石桥西南面。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渐行渐远,大石桥在蓝天绿荫的映衬下,更显深沉,像阅尽世事的老者。【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贾鲁河两岸,是传统的民居和店铺。人烟寥落,证明着盛衰之道。曾经的舳舻相继早已烟消云散。虽然这里是年画之源,却不是繁华的资本。但是,这里的历史依然是宝贵的精神遗产,文化不会因为地处偏僻而被忽视。文化从来都是小众地前行。
【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贾鲁河的时代已经远去,世界以新的方式向前。朱仙镇辉煌的历史,永远留存于这片土地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