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塔位于盐城市建湖县宝塔镇宝塔村,塔高16.7米,塔形为三层八面,呈带腰檐的楼阁式。这塔是江苏省唯一的三层塔,因此受到妥善地保护。
塔刹位于八角屋檐上,砖制仰莲上置宝瓶。

腰檐为砖制叠涩三角牙上托瓦檐,窗台下凸出平座的线条,墙身隐出斗栱。

底层南向辟券门,转角无倚柱。

朦胧塔位于净慧寺一角,用护栏区隔游人。

文物保护碑被放置在塔前。告诉游人,它是名字是朦胧塔,是2002年10月22日公布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朦胧塔的来历,有一个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关的传说。当年李世民东征,来到盐城海滩,被敌方主帅发现,遂拍马追来。李世民战马陷入淤泥之中,慌不择路,跳入一口枯井藏身。敌军追到井口,发现结满了蜘蛛网,便不再寻找。李世民逃生之后,不久做了皇帝,为感谢蜘蛛结网的救命之恩,就在这口井处建塔。蜘蛛结网,蒙住了李世民这条真龙天子,人们遂称此塔为朦胧塔。显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因为蜘蛛结网救蒙尘天子的事很多地方都在流传。传说太多,当然就不能当真了。
一层南向有个龛洞,想必内部上有穹顶,是为供奉佛像之用。

龛墙上尚有坐佛雕塑。

朦胧塔地处盐城,这里湖网纵横,气候温润,引得禽类纷至沓来。飞鸟绕塔回旋,有时停栖在塔上,完全成了这里的主人。

塔檐翘角发戗,上覆筒瓦,檐下叠涩平砖和三角砖交替使用。叠涩之下,墙身隐出一斗三升栱。颇具古意。

二、三层转角皆设倚柱,柱头施大斗。鸟儿就停在这里。他们似乎很享受斗栱之间这小小的落脚点。

顶层屋檐叠涩。开间收窄,斗栱呈鸳鸯交颈。

塔的北面,登塔木门紧锁,上面还贴着告示:上塔者,所发生不良事故,我寺概不承担责任,特此通知。书写已有一定年头,有了时间的刻痕。

朦胧塔每层交错开洞,首层开南北二门洞,二层开东南、西北、东北、西北四洞,三层开东、南、西、北四洞。细细看去,檐下墙体有不少小洞,它的用处一直受到推测,有人以为是施工时搭设脚手架遗留,也有人认为是放置灯的龛洞。
从这张图上似乎能看出其大概的用处,这些墙洞本是插入木椽的结点。这说明朦胧塔原有木檐,在经年累月的风雨侵蚀下已经不见踪影。塔失去了木制的外衣,成为今日纯砖的形状。

那么朦胧塔的建筑时间,因为和李世民有关的传说,似乎始建于唐。其实,现存三层塔也称断塔,本是五层,被龙卷风刮倒二层。在塔底发现地宫,有北宋石函,内有银棺,上有北宋元丰年号,因此判断塔为北宋始建,复修于明代。

塔刹秀美,小鸟栖落,树苗生长。

筒瓦、垄沟。八条屋脊线如彩练起舞。
三层腰檐。

二层腰檐。

顶层屋檐下,一斗三升栱鸳鸯交颈处共有一斗。

窗洞两旁有槏柱,转角有倚柱。窗顶木梁。
饱经沧桑的朦胧塔。
朦胧塔边新建石碑。

石碑的背面刻朦胧塔缘起。

近年新立李世民塑像。基座过大,与塑像尺度失调。也许,塑像直接落地更好。
堆在围墙角的老旧柱础。

朦胧塔旁,是净慧寺庙宇所在,香烟袅袅,传来佛鼓梵音。此为肉身殿,坐西朝东。
肉身殿正脊,灵动如飞,蝴蝶瓦薄脆,沟垅纤长。

中轴线为南北向,首先是天王殿,殿身黄色,殿顶黑脊,单檐歇山,坡度平缓。颇有江苏一带水乡神韵。

亮花正脊,中心刻团龙,两旁对称刻字:风调雨顺。

龙尾朝外,也算早期形制。

室外摆放着净慧寺的规划效果图。从图上看,未来的佛殿将增广体量,拓展空间。

规划图中的殿宇已经初成,不久以后,这里将出现更加宏大的寺院。
谨用扬剧《十把穿金扇》里的一段唱词作为结束,纪念有故事的朦胧塔:玉带大糕薄如蕊
,丹鹤翩翩掠天水,朦胧塔下论是非,镇淮楼历尽沧桑一岁岁,高沟酒香飘心扉,做官踏上青云路,梦断故园一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