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宿迁】通汇桥——老城的记忆
(2017-01-04 10:34:07)
标签:
通汇桥
东关
分类:
人文荟萃鱼米之乡
在宿迁杨泗洪墓的东北不远,民间市场的北边,有一片低洼地带,两面露出河沟,中间是座平面八字形的桥面,这就是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末清初的通汇桥。明末清初,这里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通汇”寓意通往兴盛、繁荣。俱往矣,如今的通汇桥已无交通功能。甚至长期被土掩石埋,湮没于地下,近年方始重见天日。
桥栏两侧安装上了三块石匾,最南边的石匾上面有两个大字--“通汇”,非常古朴。李庚善告诉记者,这可能是通汇桥最早的石匾。
“通汇”石匾位于桥南外侧,下见单孔石拱,孔形为下方上圆。据测量,孔宽1.4米,最高处为1.73米,孔上方为青砖立砌拱券,孔顶厚度为40厘米。孔两侧为整齐的石块,石块大小均匀,非常平滑。
拱券两侧为青石桥墩。
砖制拱券为一立砌一平砌再一立砌一平砌。当年的流水已无处可走,成为死水一滩。桥体大部被埋在水土之中。
文物保护碑紧挨商户搭的棚架边,似乎也发挥了作用,成为拉绳的借力点。
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通汇桥。宿城区人民政府立,2010年4月吉日。
通汇桥市保碑正面。
通汇桥经过光绪、民国、共和国数次维修,桥面已完全不复旧貌。
石材铺地,显然是机器作业的结果,说明是维修后的面貌。
桥栏内侧,南北皆有石匾,全为故物。此为民国二十五年十月立石。相当沧桑,似乎落满了弹痕,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飞机轰炸过宿迁城。很多城里的百姓跑出来,就躲在通汇桥下的涵洞里。通汇桥用自己不算强大的身躯,保护了朝夕相处的黎民。如今,桥已老去,成为山河旧梦。
清光绪三十有一年初冬立匾,保护完整。四周有回纹。
通汇桥的南面,紧挨服装集市。宿城的东关还是人流辐辏,熙来攘往。
宿迁市中心有一片下沉式广场,名为宿迁历史文化墙,墙面展示宿迁城市文明的进程和脉搏。其中就是通汇桥,这是宿迁人的集体记忆。只见桥头之上,长衫马褂的孩子们在玩着斗鸡的游戏。历史似乎依然带着温度,从未离去。离去的只是光阴,留下的永远是这座城市的核心肌理。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宿迁】杨泗洪墓——古无与伦的卫国者
后一篇:
【宿迁】皂河龙王庙行宫——大运河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