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楼首层梁架,中间承重,前檐二步梁。
尚德堂,八字门楼促狭在巷弄转角口,现为客栈、饭馆。
局促一隅的尚德堂可是西递村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建于明天启年间,为五间二楼结构。门脸的八字门罩和门框两边的整块黟县黑石材,在隐约中透露出曾经的不同凡响。

门在天井侧面,正厅为二层楼阁。一层梁柱为清朝修缮,二层为原物。

窗雕,四周为连绵的拐子龙纹夹杂众多的蝙蝠,象征永恒的福气。

正堂,条案上摆放瓶镜,象征风平浪静。
仰高堂位于前边溪旁,门前流出空地。正在维修之中,堆满砂石。建于明万历年间,也是西递为数不多的明代宅邸。
外门为普通的随墙门,麻石门框,门楣刻字:爽延朝旭。意为“好事延长到太阳出来”。
内门相对精致,上砌门罩。
门位于天井一侧,前厅为二层楼阁。
仰高堂为楼上厅,是明代建筑风格,厅堂在楼上,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惇仁堂紧挨前边溪,白墙黑瓦错落有致,门楼偏于一侧。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房大屋亮,气势轩昂。为村中徽商泰斗、“江南六富之一”胡贯三晚年居住的地方。

厅堂仍旧保持着古老的模样,生活似乎一如从前。
太师壁上方高悬由清乾隆年间休宁籍的吏部尚书汪由敦手书“惇仁堂”三字匾额。
楹联为: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太师壁两旁为门通往后院,门上冬瓜梁上墨绘已无法辨认。
前檐柱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隔扇的手工木雕精确如机器的制造,数百年尚未变形,令人震颤。

履福堂。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是西递村中的书香宅邸,为收藏家、笔啸轩主人胡积堂故居。
正房为二层,一层厅堂。据载,厅堂中央地面上有个拳头大小的下水口,揭开石盖,有冬暖夏凉的感受,被誉为古民居内的“土空调”。
出青云轩上行不远,左转入一门额为“水环岳拱”的高大拱券里门,眼前即为西递官品最高胡尚憎故居“膺福堂”。
大门砌有三间四柱五楼的贴墙牌坊,两侧用水磨青砖砌成“八字门楼”。

门罩顶为木制屋檐,级别最高。

屋主胡尚憎,字如川,清贡生,官至二品,乐善好施,曾捐重金倡建古黟碧阳书院。膺福堂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

膺福堂内现为胡如憎后人居住,天井内摆置怪石林木。
膺福堂横匾。

屋内的隔扇门皆雕成莲花形,精致典雅。

天井四周雀替木雕呈倒爬狮。
倒爬狮上梁头刻人物花卉图像。

木如意。
曾经的王谢高堂,终究成为寻常百姓家,历史总是留下谆谆殷鉴。时光的隧道变幻着兴衰交替,建筑只是忠实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