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庑。面阔九间,带廊柱。
东庑。面阔九间,带廊柱。东西庑相对而立,与北边的碑厅并排,和大成殿一起形成四合空间。

卷草雀替。单昂四铺作斗栱。

昂头后尾伸入檐柱内成为单栱。单步梁伸出压在衬方头上。随梁枋出龙头。

东西两庑供奉儒学先贤。
东西两庑室内群贤。

屋顶梁架。

朱熹,理学大师,配享孔庙。
碑厅。
大明嘉靖十七年(1538)碑。

主殿大成殿建在一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布瓦覆盖,琉璃脊饰。从大成殿脊槫墨笔题记“维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月一日辛酉重建”可知,殿之重修时间在公元1163年,清代有过保养性维修。

转角斗栱,双杪双昂七铺作,斜栱令栱鸳鸯交颈。普柏枋出头,阑额不出头。
转角七铺作仰视。

昂为琴面昂,第二跳令栱重栱,上施罗汉枋。

柱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用材硕壮。

大成殿补间无铺作,在雄健的柱头铺作之间,以檐下大斜架取代补间铺作,实为罕见特例。

柱头铺作,第一、三跳偷心,施翼型栱。第二跳重栱,上托罗汉枋。第四跳令栱上托短替木和撩檐槫。补间斜架伸出托撩檐槫,斜架下有陀墩,坐在罗汉枋上。
柱头铺作,泥道重栱。

明间凤头匾:大成殿。
明间及次间置隔扇。

室内转角铺作,三杪六铺作。

梁架之间,是清代八帝王对至圣先师的礼赞之辞,分别写成牌匾,悬挂墙上。

草袱以下设平棋,中央置藻井。平遥文庙大成殿内计三处藻井,平行于金柱间。

殿之当心间的两缝间,仅有中柱,采用了减柱手法。

圣神天纵。

在东西次间的两缝位置上,各砌南北向隔墙,上施彩绘,绣像先贤。墙前供奉“十哲”,两墙前各五哲,相对而坐。
殿内北面,砌东西隔墙,与前者联为一体,墙前供奉孔子和四配圣像。“四配”为述圣孔伋、宗圣曾参、复圣颜回、亚圣孟轲;东西供台上为“十哲”分别为仲由、卜商、冉雍、冉耕、冉求、宰予、端木赐、闵损、言偃、颛孙师。
山墙斗栱,曼妙不可方物。

正脊琉璃吻兽。

大成殿北面正中,刻南宋状元、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书:魁。笔力苍劲,似柔实刚。字为清乾隆年间文庙学子临摹而成。

龙门。

日新斋,取于礼记》“苟日新,日日新”之意。

时习斋,取《论语》“学而时习之”之意。与日新斋相对,现辟为“古代教育展”和“文房四宝展”。
明伦堂,是儒生讲学、习仪的地方。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前后廊式。明伦堂建于明朝中期,清乾隆时曾修缮。它的设立取意于《孟子·滕文公上》:“夏日提殷曰序,学则三代共,皆所以明人伦也。”门口对联是颂扬孔子的佳对。上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之极;下联: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贤侯祠,位于明伦堂一侧。

室内展品。

明伦堂梁架。孔子画像悬挂在正中屏风上。“一以贯之”的横匾下是一幅综括孔子一生修为的对联:“修学笃志中庸治世,切问近思大道修身。”

香山遗老。

明伦堂背面,题墨:中和位育。
由棂星门至明伦堂,是文庙。文庙之后,紧接着就是学宫,形成前庙后学格局。学宫前有一块“鳌头”石。石后是学宫大门牌坊。学宫现为中国科举博物馆。

超山书房。主体建筑为敬一亭,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1943年日寇驻兵时焚毁。此亭为2003年自晋南移建而成,实为敞厅。《淮南子·诠言训》曰:“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
敬一亭前立山西五台进士徐继畬坐像。山西明清两代未出状元,徐继畬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朝考第一,选庶吉士,因此是山西科举史上的最有成就的人物。1848年出版《瀛环志略》,突破根深蒂固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引进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价值观,是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他在超山书院担任山长达十年之久。
敬一亭内设祭天大鼎。后檐明间阑额做法与《营造法式》中檐额相似。

尊经阁位于中轴线之最后,明初建,后废,近年修复。尊经阁既有藏书之功用,又含振兴文运之意。上下二层,飞檐翘角。

首层前有廊檐,斗栱雀替。

二层周有回廊平座,木制栏板。

屋顶转角单昂四铺作斗栱。这里生态自然,时闻鸟鸣,天人合一。
平遥文庙保存完整,中轴线上建筑珍贵,坐北朝南,格局宏阔。庄严凝重,肃穆大方。实为现存文庙建筑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