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晋中】平遥镇国寺——珍贵的五代遗存
(2016-05-03 21:08:39)
标签:
镇国寺
五代
万佛殿
三佛殿
分类:
两山两圣人
万佛殿背立面,五代杰构。两侧圆门洞,连接前后院。
平遥,在今天的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吾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古县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连同镇国寺、双林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称“一城二寺”。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5公里的洪善镇郝洞村,这里距离祁县县城也仅12公里,因此成为余平遥之行的首访地。
镇国寺所在静谧安详,是古老的乡村景象。宽阔的公路直通寺前广场,广场前立一座四柱三门木枋,分隔内外空间。木枋字匾写道:京城宝刹。镇国寺在明嘉靖年前名为京城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皇家敕建。随处身凡尘,本是帝胄龙脉。
新建山门坐西朝东,与木枋相对,中间是阔大的水泥停车场,间有垂柳扶疏。现代的尺度更多考虑交通工具的摆放,而忽略了人的舒适感受。
新建山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分心槽。门前两块石碑,分别是国保碑和世界遗产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寺,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立。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镇国寺)。基座刻卷草、云浪。
新山门位于西面围墙之中,镇国寺核心建筑则位于东北角,整体坐北朝南,自成体系。古老的镇国寺院为二进,中轴线由南向北分别是建于元代的天王殿,五代万佛殿,明代三佛殿。
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元代。
天王殿前国保碑,坐北朝南。
国槐,700年。
天王殿面阔三间,明间辟门,次间高窗。檐下斗栱硕大,明间补间置斜栱一攒。
明间补间斗栱,自栌斗90度出双下昂五铺作斗栱,两侧45度各出
双下昂五铺作斗栱,罗汉枋下长令栱串联。
明间补间铺作内拽,双杪五铺作。
柱头和次间补间斗栱,皆双下平昂五铺作,柱头斗栱上二椽栿伸出。令栱上施罗汉枋,上置散斗,承通长替木和撩檐槫,颇为罕见。
前檐斗栱侧面,昂为琴面昂,耍头端部为吗咋头,衬方头尽处为麻叶头。
尽间悬山转角斗栱,泥道栱为三重,瓜子栱为两重,计心造。
前檐转角斗栱侧面,昂为平昂,罗汉枋出头。
天王殿北立面。屋檐舒展,蓝琉璃覆顶,暗红砖墙围护,明间辟门,山墙跌落式砌筑。
悬鱼、惹草。
室内分心槽,金柱居中,伸至平梁下。平梁两端下施蜀柱、合㭼,落重于二椽栿。
二椽栿端头搭在柱头斗栱。
风神,调神。
雨神,顺神。
后檐明间补间铺作,与前檐一致。
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皆为元、明两代利用隙地建设。钟楼位于东侧,内置铁钟一口,铸于金皇统五年(1145),是平遥县境最古者。
造型古朴,音质沉荦,钟体饰于铭文花饰,蒲牢悬钮,下有八瓣莲花。
钟鼓楼和天王殿间辟砖拱门,上为平台。平台四周镂空矮墙,排水口用叠涩砖,上施瓦当滴水。
鼓楼,位于天王殿之西。
一进院西厢,分别为土地殿、碑亭、财福神殿。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修葺。
土地殿前檐山墙壁画。
土地殿正中坐像为土地爷,金童玉女分坐两侧,手捧印玺和印盒。
碑廊。
碑廊内价值最高者为半截碑,因碑体残缺而得名,此碑为北汉王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誌碑,历史价值极高。
东厢从左向右依次为三灵侯庙、碑廊、二郎殿。
三灵侯为周厉王时的谏官周宏、葛雍、周斌三人,辅助周王有功被奉为三真君而立庙,光绪年间从寺外迁入。
二郎殿。
二郎
殿前檐山墙壁画。
万佛殿。单檐歇山,出檐深远,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为吾国仅有的四座五代木构之一。
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明间辟门,次间槛窗。
万佛殿状貌奇古,斗栱硕大。柱高不及开间之距,斗栱加屋檐高度超过全高的三分之二。
万佛殿前一株龙槐,造型奇异,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柱头卷杀明显,不施普柏枋,阑额壮硕,栌斗直接置于柱头,为双杪双下昂七铺作。下跳偷心,次跳计心,上有重栱,重栱上施素枋。外檐令栱托替木和撩檐槫。
万佛寺补间斗栱较为特别,栌斗不是直接置于阑额,而是位于下道柱头枋下,应是通过蜀柱传至阑额。柱头枋隐刻泥道重栱,双杪五铺作。从整体外观,补间斗栱皆从体量上明显小于柱头铺作。
明间四扇六抹头隔扇。
次间槛窗。
阑额不出头。转角斗栱为双杪双昂七铺作。次跳令栱成鸳鸯交颈重栱。耍头剁为昂形。
转角斗栱仰视,橑檐槫出头,角梁撑起双层椽檐。
转角铺作。
从侧面看出,批竹昂伸展如翅,力透苍穹。
山面斗栱,与前檐同样形制。
东山墙上斗栱,与前檐同。
万佛殿内佛坛宽大,长宽为6.09米见方,高55厘米,沿边用青砖叠砌而成,约占全殿面积一半。坛上正中设束腰须弥座,释迦佛趺坐其上,全殿共有塑像十四尊。其中除后檐三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外,其余皆为五代原作。释迦牟尼像造型高大,结跏坐式,手势作禅宗拈花印,佛相端庄慈祥,反映了唐、五代的风格。
金刚、菩萨、供养人、弟子阿难。
弟子迦叶、供养人、菩萨、金刚。
佛殿前,莲花座上各有一位童子。
面目丰满,身躯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风韵。
万佛殿四周壁上,皆彩绘佛像,琳琅满目,这大概是万佛之由来。
殿内无柱,八椽栿伸至两侧檐柱。脊槫下施叉手、蜀柱,平槫间施托脚。
明间梁枋下墨书题记,计有大金天德三年(1151),
大明嘉靖十九年(1540),
大清嘉庆二十年(1815),传承有序。
八椽栿下
大字楷书
墨迹,法度谨严,端庄方正。
转角铺作内拽。
柱头铺作内拽,三杪偷心。
万佛殿北立面。仅明间辟门,内奉观音像,横匾题:慈登彼岸。
观音菩萨自在坐像,两旁侍立者为善财、龙女。此为明代塑像。
正脊龙吻。
戗脊、垂脊琉璃装饰。
三佛殿,为二进院正殿。面阔三间,首层为砖砌窑洞带前檐,二层为悬山木构。砖梯置于殿外东侧。明代建构。
首层拱门。
三佛殿,窑洞在下,进深很长,使立面富于变化。
前檐枋间荷叶墩,卷草雀替。
荷叶墩。
首层砖拱窑洞内龛供奉如来佛坐像。
二层尽间柱头阑额、普柏枋皆出头,单杪单昂五铺作。
阑额下龙头雀替。
昂为琴面平昂,衬方头伸出为麻叶头。
象头装饰。
梁柱间龙头雀替。阑额、普柏枋齐全。
三佛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明间为释迦牟尼佛。
西方阿弥陀佛。
东方药师佛。
屋架采用原木,随梁就势。梁下撑木应为后世所加。
墙壁为明代壁画,描绘释迦牟尼佛辉煌的轨迹。
明代释迦牟尼故事壁画。
雕梁画栋。
脊槫下墨书扶梁功德主名单。
砖砌磴道。
自三佛殿二层俯瞰万佛殿。
观音殿,位于二进院东厢,
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带前檐。
观音殿正立面。
地藏殿,位于西厢,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带前檐。与观音殿相对而立,皆为明代建构。
地藏殿两侧山墙前檐内壁壁画。
地藏殿明间隔扇。
地藏菩萨本尊。
地藏王北侧塑地狱典狱长。
地藏王南侧塑像。
宋帝王像。
大明嘉庆二十一年(1816)、大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墨书题记。
镇国寺远景。绿树蓬松,红墙灰瓦,起伏交错。寺内万佛殿以稀有的五代建筑闻名于世,同时内藏珍贵的五代塑像,是吾国现存五代四大殿中唯一古塑。三佛殿内,明代释迦牟尼佛壁画故事栩栩如生,人物服饰已完全中国化。半截碑价值也极高。镇国寺实为海内宝刹。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晋中】祁县渠家大院——深邃有致的建筑
后一篇:
【晋中】平遥慈相寺、利应侯庙——无从掀开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