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2016-03-03 19:18:30)
标签:

东坡石床

云龙书院

放鹤亭

招鹤亭

分类: 身边的风景自己的沙场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徐州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地方GUAN——苏轼。他的塑像,鲜曾见于庙TANG之中,总是在山野林间,与大地山川为伴。     
    宋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离REN徐州,结束了他在徐州的二年不到的知州生涯。在徐REN内,他抗绝黄河水患,修建苏堤,开山挖煤,率民求雨,劝民耕商,可谓恪尽职守,赢得ZHENG声。在他离开履新的时候,百姓XING箪食壶浆,夹道相送。苏轼激动不已,挥泪写下《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FENG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  
    这首《江城子•别徐州》,也许是人世间最美的离REN感言。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元丰元年(1078)九月十七日,张天骥、苏轼、颜复、王巩始登此山”,传为苏轼书丹。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黄茅冈,位于云龙山西下坡,当年苏轼常游历至此,群石如羊,激起了他的诗兴。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在长3米、高1米的磨光峭壁上,原有明代ZHE学家王守仁题“黄茅冈”三字,字体由于年久漫漶,由清乾LONG帝重书,每字长0.8米,宽0.5米,字体正楷,端庄有力。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元丰元年九月十七日,苏轼和居于云龙山的好友张山人,以及颜复、王巩同游云龙山,写下《登云龙山》: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这首醉歌生动摹写了黄茅冈童山濯濯的景象,以及使人欢快而自由的心境。最有意思的是这首诗只有七句,最后单出一行,突然结束。大概是写到第七句的时候,苏轼已酣然沉睡。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张山人故居。张山人,名天骥。史书写DAO:天骥,宋时人也,隐居徐州城南云龙山,与东坡(苏轼)为友,性爱鹤,遂修放鹤亭、饮鹤泉。
    历史上的张山人故居,只是云龙山西坡黄茅冈上的几间草堂,聊避风雨。如今后人不忍其寒酸,依照山势,砖石砌筑,硬山瓦顶。只为一段不能忘却的宋时父母GUAN和百XING之间的真挚情谊。张山人和苏轼的这段交往,成就了张山人千秋留名。贵为知州的苏轼和普通山人的交往,使他领悟了人生中难得的体验,写下了《放鹤亭记》等不朽诗文。文学来源于生活,这其中的奥妙又有几人知会。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石鼓。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石鼓。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瓦当滴水。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张山人故居鸟瞰,为徐州常见的清代民居四合院形状。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东坡石床及可廊。这里本是一片乱石山坡,自苏轼那日在此赋诗睡熟,遂成为后人心中的难忘胜地。人们在此凿石留字,抒发胸臆,构建亭阁,遂成今日规模。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醉石亭。抱柱楹联:醉石卧清FENG苏守遗踪开画境,新亭迎丽RI山冈秀色暎诗碑。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亭廊前塑苏轼醉酒赋诗石像。左手自然抚石,右手握笔。洒脱中有些忧伤,放任里藏着迷茫。不变的是儿时的济世SHI诺言。【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那时他尚未贬谪黄州,还未有东坡居士的雅号。那时的苏轼年正不惑,个性旷达,好交游名SHI;同时胸怀高远,志向远大。
    云龙山上留下了数位徐州地方GUAN的手迹。这其中当然少不了苏轼,他留下百首诗文,还有徐州RENMING无尽的思念。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坡石床,徐州市人MING政府,1982年9月公布。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醉石亭石刻。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石床。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朱陈使君走YU堂,清FENG独步黄茅冈。……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续喜YU亭记》,明成化庚寅岁,姑苏杜庠撰,盱江黄英书。喜YU亭亦在云龙山上,苏轼曾作《喜YU亭记》。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旷YI”题刻, 正楷,清代张𦐼书。刻面宽0.6米,高0.4米。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冈岭SI合。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枕SHI卧YUN”题刻,横写,正楷,云龙山樵张𦐼书。刻面宽1.9米,高0.5米。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东坡石床全景。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俯云。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正楷大字,堂ZHENG端庄。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可廊,当代书家、邑人金德欣题墨。始建于清顺ZHI十七年(1660)。原廊左右开窗,风雨时可以关闭。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白鹿洞,上面望湖亭。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望湖亭后可廊碑记,立于清顺ZHI十七年(1660),圆首方座,雕云鹤纹,青石质。行楷,无书者。记述可廊建造及取名经过,并刻有当时各守GUAN姓名。望湖亭在白鹿洞上,建于顺ZHI年间,原亭已圮,现重建。可廊与望湖亭相通,可依栏临眺。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望湖亭后可廊碑记。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白鹿洞,原为云龙书院的一部分。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白鹿洞”石质横匾。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望湖亭,现代重建。丹柱灰瓦,歇山卷棚顶。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望湖亭横匾。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望湖亭、白鹿洞侧面。【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东坡石床与云龙书院”石碑。
    宋元丰元年(1078)九月十五日,苏轼与挚友数人登游云龙山,饮醉于斯,卧于石上,复醒,而有“歌声落谷秋风长”妙句之得,后人遂名此石曰“东坡石床”并题“枕石卧云”四字,以状其形,其后数百载,文人雅士,仰苏GONG之遗风,竞相来访,或吟诗作赋,或挥毫泼墨,留下丹书墨宝,尽于悬崖之上。
    清康熙六十年( 1721),徐淮同知孙国瑜于石床旁治义学,雍正十三年(1735)徐州知州李根云改义学为书院,始有“云龙书院”之名。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书院大扩,拥厅、堂百余间,藏书数万册,规模可谓大矣。辛HAI后,战事频起,秀美学府夷为废墟,惜哉!
    欣逢改GE盛世,市建WEI、园林JU,顺应民YI,共襄YI举,自九六年来,筹资数百万,陆续恢复望湖亭、白鹿洞、可廊、书院大门,草堂等建筑,使其风彩再现,尤可慰者,新建醉石亭,复石床之上,千年古迹,免受蚀矣,又塑东坡石像,展一代文HAO之风范,更为半廊百余米,刻古今诗赋于其上,以飨游人。
    建设中,领DAO频临指DAO,员工日夜操作,工程进展迅捷,质量堪称优等,为誌盛JU,述文以记之。
                                                                      徐州市云龙山管LI处
                                                                         一九九九年十月【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为YI学,雍正十三年(1735)徐州知府李根云改建为云龙书院。辛HAI革MING后。近年,书院在原址重建,实为盛事。【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乾隆元年“云龙书院”横匾,徐州知FU李根云、铜山知XIAN叶存仁、府学教SHOU王䭲、县学教YU江云起。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石鼓。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云龙书院南门。【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云龙书院全景。有宜福堂、紫翠轩、文昌阁、四XIAN祠等几十间房舍,建筑规模宏大,著名学ZHE冯煦曾为云龙书院山长,著名人物张伯YING、徐SHU铮等曾在此就读。【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放鹤亭。因苏轼著有《放鹤亭记》记之而闻名于世。现放鹤亭为清同ZHI十一年(1872)重建,面阔三间11.95米,进深4.95米高8.2米,砖木结构,歇山顶,前有平台,莲花柱头石栏杆环绕,周环游廊,四壁青砖,覆青筒瓦。此亭并非亭的造型,以殿为亭,亦属佳话。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放鹤亭,徐州市人MING政FU,1982年6月7日公布。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放鹤亭”横匾原有乾LONG御笔,现为苏轼集字书法而成。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放鹤亭室内屏风。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放鹤亭屋顶七架梁。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四周回廊,石质勾栏。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放鹤亭南为招鹤亭,四角飞檐,八角砖柱,蓝色琉璃瓦顶,建于高台之上。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招鹤亭东立面,此亭地形殊胜,可极目南望。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饮鹤泉,宋代。北宋年间苏轼好友山人张天骥寓居云龙山,在此养鹤,遂有饮鹤泉之名,苏轼曾有“闻道JUN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的诗句。井南侧立石碑,碑圆首,方座,通高1.77米,宽0.81米,额题“古迹”,竖书明天启三年(1623)徐州户部分司张璇写的“饮鹤泉”三个楷体字。方井栏青石质.长2.5米,宽2.5米.高1.2米,内径0.6米。
【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YI亭已有百年历史,旨在纪念苏东坡与云龙山人张天骥之间的友YI,“YI亭”二字为苏轼书体。【徐州】东坡石床——他未曾别离
       光阴荏苒,千年已逝。苏轼似乎依旧置身在云龙山的山水草木之间。吾人依然能听到他竹杖芒鞋发出的声响,听到清越的歌吟,他只是远去,未曾别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