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2015-12-21 19:19:50)
标签:

西津渡

昭关石塔

观音洞

救生会

铁柱宫

分类: 人文荟萃鱼米之乡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位于长江南岸,千余年间,是吾国东部陆路交通干线跨江的重要渡口,亦是名城镇江的水上门户。清代晚期,西津渡被长江淤沙湮没,近年重又考古发掘而出。西津渡古街,沿当年的西津渡码口蜿蜒而上,带人重回中世纪浅淡的时光。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走进古街入口,石板路踏出跫跫足音。两旁整齐的老屋,灰砖黑瓦,红灯笼挂在墙上。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游客中心。毗邻是镇江面馆,镇江的锅盖面是一绝,值得一品。只见一口大锅里热水在滚翻,冒出醇厚香的汤汁。一只小小的锅盖,像一只汪洋中的船,在数倍大的锅里上下浮沉。锅盖看似无用,却成为特色。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导览图。时值中雨,只能沿主街南下,至云台山脚下遇待渡亭,这是最早长江的岸边码头,然后左转,走五十三坡,古街风物大多集中于此。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京江亭。柱上楹联咏道: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京口怀古》中的诗句。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古街盘桓而上,是唐宋以降不变的青石街道。云台山上新建云台阁,可一览不远处金山的婉转身姿。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待渡亭。是古人迎来送往、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当时的长江水,就在亭前荡漾。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这是唐代张祜的《题金陵渡》诗。西津渡是宋代以后的命名,三国时称蒜山渡,唐朝称金陵渡。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一群人聚集在墙角下,在专注地看着不同年代的土石堆叠的地面,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眼看千年。这种噱头在很多景点都能看到,杭州的南宋御街似乎立意较早。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西四道券门,像时间隧道。题刻分别是:“飞阁流丹”、“共渡慈航”、“同登觉路”、“层峦耸翠”。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每块石头上都有过数不清的沉重脚印,背负着历史的责任来到今天。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铁柱宫,供奉净明道祖师许逊真君。系明崇祯十年许逊寓居镇江,江西道教信徒来此兴建。主宫在江西南昌,此处实为行宫。【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中有铁柱,传为许逊所铸以镇蛟螭之害。相传许逊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又相传许逊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包括所有家禽家畜在内。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出典于此记载。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石阶继续向上延伸,“共渡慈航”拱门后,接连另外一座拱门。进入了西津渡核心地带,元代昭关石塔就在前面。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昭关石塔位于西津渡古街核心。资料记载,石塔建于元代至大年间。元朝是在马背上建立的帝国,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面对的最大挑战已不再是锋利的矛枪,而是人心的向背。元代帝王以佛治国,认为有佛保佑,可万民臣服,江山永固。西津渡古街的这座由元代武宗海山皇帝所下令休建的昭关石塔,即是元代统治者思想的体现。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昭关石塔塔座以条石拼接成方形,以四礅块石垒砌的石柱顶托在街道上空。柱间形成的东西朝向门洞,顺着巷道方向可方便行人行走。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石塔塔座分两层,均以“亚”字叠涩法凿成,塔座上有一个复莲座,塔身为大小不一的多级圆台垒砌的扁瓶状。再向上是亚字形塔颈,又有一个复莲花座,上面是十三天和仰莲瓣座,仰莲瓣座上有法轮,法轮背部刻有八宝饰纹,塔顶仍以瓶状结束。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十三天和仰莲瓣座,仰莲瓣座上有法轮。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从建筑美学角度看,方形塔基给人以稳重坚实的力度感,圆形塔身显得和谐圆融,包容万象。而在佛教,塔即是佛,佛即是塔,佛即一切。国人自古多喜欢以形似、音似演绎希望,瓶状的塔安放在稳重坚实的石座上,自然就有了平平安安的解释。所以昭关石塔又叫做平安塔,行人商旅只要从塔下走过一次,就等于礼佛一次,佛自然也就赐予了平安于礼佛者。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关石塔(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公布。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观音洞。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观音洞又名古普陀岩,依山而建,内为一处天然溶洞,洞内供奉219座观音像。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观音在中国人的心中分量特别,有人言道:观音是半个亚洲的信仰,大概是有些道理。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修葺。现在里面的观音像大多已是现代重新供奉。在蜿蜒曲折的山洞壁上,在莫可名状的神秘气氛中,信仰给人安慰。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祥云万朵,白衣观音手持莲花,圣洁曼妙。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观音洞出口,可一直走到铁柱宫。观音菩萨因此也出现在道教的领地。【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救生会。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救生会是中国最早的江上救生组织,也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水上人命救助机构,早于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100余年。现在办公旧址设立博物馆。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救生会旧址(清),江苏省人民政府,2011年12月19日公布。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雕像复原清代身穿马褂的士绅们工作的场景。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救生会建筑布局由沿街两层小楼与山崖边的会议厅围合,构成一个不大的合院。成立于康熙四十二年,由镇江士绅蒋元鼎等15人共同捐资发起。院内陈列一只复制的救生红船,扁长的船身装有5对船桨,借多人之力同时划行以提高速度。船头放置一面铜锣,据说红船起锚时铜锣敲响,以便江面船只远远听到,从而让路避行。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展厅。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博物馆从四部分介绍救生会的缘起和发展。江流湍急,时常船只覆溺,财毁人亡。江上救生是因势而生,救生始源因于实际需要。【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最初的救助是江船义渡。一切发自人民的自觉和对生命的尊重。【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民办公助,利济行旅。【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官办救生,宋代即始。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天下红船。镇江是吾国古代长江救生事业起步最早的滨江城市之一,救生义渡影响广被,整个长江流域,在清末民初皆设有救生红船。红船是获得生命希望的标志。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现代中国救捞系统,已是天下、水面、潜水三位一体,承担着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打捞、海上消防和其它重要使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现有的一切都源于先人的筚路蓝缕。
【镇江】慢摇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像一本厚重的书籍被缓缓打开,瓦垄和墙裙,亭阁与绿苔,述说着绵绵的过往岁月。让我们记得曾经的质朴而闲适的生活,有如古街上锃亮的石板,光泽雅致,浓烈如酒,让人陶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