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桥。为平拱石桥,拱长5米,宽约2米,桥上照壁,壁题“紫气东来”,始建于明中期。桥旁建财神楼,为近年复建。
财神桥正面。桥面为条石台阶,桥面正中置石龛。
宝公祠,又名敦素堂,始建于明朝,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宝源而建。面阔五间,两尽间水磨花砖墙面,中间三间置两棵檐柱,棂星门。二迭式马头墙,屋顶双面坡。

次间横枋木刻。
撑栱。

撑栱。
次间横枋木雕。
明间横枋木雕。
檐柱下方石作和上部木构结合处。

几形柱础。
砷石,即石鼓。

前厅拱棚及门簪,月梁刻二龙戏珠图案。

进入院内,中心天井,正厅三间。
瓜棱柱础。

地面线刻,狮子滚绣球。

正厅内四界梁,两侧梁串。
正厅前檐轩梁接内四界梁。

寝殿,地势抬高,以示尊崇。

许溪从查济村的中间流过,蜿蜒曲折。在这处转折最大的地方,新建了一座二层广源楼,楼顶架起瞭望塔,是查济的至高点,许多摄影爱好者在此拍照取景。

查济村的屋顶。

沿着卵石铺就的小巷,来到德公厅屋,是查济仅有的元代建筑。三重檐的门枋使它显得与众不同。

巷道狭窄,只能仰视。三重檐如翚斯飞。

正厅。

檐柱斗栱,出挑短促。

前檐轩梁接四界人字梁。

回望四柱三门三重檐门枋。

牌楼式门枋。这是查济村所剩三座牌坊之一。查济村独立式牌坊在历次劫难中全部毁失,所余三坊皆是因为实际功用而遗留下来。

“鲤鱼跳龙门”,高浮雕,介绍中称此“十分珍贵”。

沿小路向南,介绍中指出还有个“爱日堂”老宅。余打听数次,确定就在这座房屋的里面。

槛窗隔扇。

爱日堂就在此门枋的里面,无法入内。

此坊是一座节孝坊,字板上书:旌表故幼童查崇越聘妻徐德姑未婚节孝坊,乾隆三十六年十月建。上楣刻“奇节性成”。下枋砖雕为双狮绣球。
关于牌坊旌表的主人徐德姑,尚有资料可查:“徐氏德姑,许字查崇越。年十八,未婚。越亡,氏痛哭尽哀,请归查氏。舅姑闻而婉谢之,且告以贫。氏曰:‘此余所愿,且翁姑无子,宜牲事之。’归查。昼夜纺织,为翁置妾生子。姑病六年,衣不解带,姑亡哀毁骨立。死之夕,惟嘱与夫合葬。”也许,鲁迅先生又会怒斥那吃人的礼教了。作为后世的我们,已经避免了这一人性的悲剧,但对徐德姑的贞洁,理应保有最大的敬意。

许溪,有如一根璎珞,串起查济村。

豆腐坊门,与墙体略有偏转角度,这和风水先生的相地有关。豆腐坊就是一家豆腐店铺,前店后居,建于清后期。如今已无豆腐可买,唯有坊名和建筑留存。
豆腐坊后厅。

红楼桥。此桥为高拱桥,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桥长8米,宽5米,拱高10米,桥两边披青藤翠蔓。桥西南建二层小红楼。
二层栏杆上刻双龙,中间题字:红楼。
红楼桥背面。
洪公祠。
洪公祠始建于明朝,扩建于清初,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洪源而建,查洪源和宝公祠里的查宝源是兄弟。背依岑山,前临许溪,衔山吞水。
棂星门木雕。
前厅后庑鹤胫五界梁。
正厅,面阔三间。

撑栱,在梁柱节点下,置力士替代梁托。

前檐鹤胫轩接内四界人字梁。

柱础。

后院天井。

后院寝殿为二层,两层瓦檐。二层侧厢有类似美人靠的设置。
镏公厅屋。一字墙面,明间八字内凸,三迭式马头墙。座西朝东,前后两进,为纪念中兴七世祖查永馏而建。

额枋木雕。

撑栱。

撑栱。
厅屋门前,置半月形水塘。

仪门横匾题:镏公祠,门楣木雕,门额置“福禄寿喜”四个门簪。

正厅。

撑栱、雀替。

正厅横匾:孝友堂。

轩梁接四界梁。

天井。

村西侧石幢,头部莲花宝瓶下有八座佛坐像。八方体幢身无字。
镇口桥。

叙伦堂。明代耕者所建,清代文人介入。一座内天井改为两座庭院,栽上腊梅,品味倍增。

余庆堂。清代民居,二进五厢。

正厅。
余庆堂凤字墙头,山墙格式为天穹式,有别与一于宣徽建筑。

二甲祠。建于明末清初,为纪念中兴六世祖查祈宝而建。五凤门楼,这在查济是唯一,精雕细镂。

戏剧砖雕。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撑栱。

棂星门。

横跨在二甲祠旁瑞凝午道上的“仁让坊”。这被记载为查济村所剩三座牌坊中的最后一座。

翔义堂,为五间二层的明代民居。二层绣楼,小姑所居。

楼沿鹅颈椅,俗称美人靠,雕工精湛。

小姐楼的美人靠本已难得,雕刻如此精美,又来自明代,更是珍品。

翔义堂二层美人靠。
楼上主厅,楼下客厅。二层栏杆木雕几乎看不到了。
一楼为次厅。

八字楼,明代。管家府第,高门楼,大庭院。

梓树。

发丰井,明末开凿。

井有两口,一饮一用。井边花岗石镶嵌,日供千家饮不竭。

新建牌坊。

进士第、文昌宫,新建。

香樟树客栈。树在房屋的旁边,微风徐来,幽香暗送。

查济古村,行走在古老文明的边沿,现代气息日渐吹拂,唤醒了它平静的生活。它如山中的璞玉,惊艳于世人。它又是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在苍老的容颜中坚守初心。一切归于尘土,唯有灵魂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