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递嬗,宗祠被荒废,仅留下雄健的屋檐、精美的木雕、厚重的石刻,尽管如此,它依然极具价值。社会的一面剥离出去,宗祠建筑依旧流露出光芒。
1996年,周氏宗祠被辟为三雕博物馆;1998年5月,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壁,正对门楼,现两侧砌上围墙,成封闭小园,对宗祠加以保护。

五凤楼,前院被保护后,空间稍窄,无法看全正面。面阔五间,木格板置于脊下。

门簪素朴,横匾:周氏宗祠,位于正中门枋上。

双楣木雕。上楣刻一幅鲤鱼跳龙门;下楣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

斗栱出三跳,第二,三跳皆施斜栱,撩檐枋下无令栱。第二跳华栱头置莲花斗。

檐柱下身为石制方形,上檐变为木构,雀替、月梁、额枋、斗栱皆榫卯其间。

光绪五年,光现大千。

高浮雕石刻。

门楼两边呈八字形,瓦檐砖雕。

下部须弥座,浅浮雕花鸟图。

周氏宗祠门楼是标准的五凤楼,屋檐五块,这和龙川胡氏宗祠仿佛。

思敬堂。

斗栱陀墩。

鹤寿延年。四只仙鹤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按徽州人的叫法,这应为“奢遮”,其实就是石鼓,代表了家族的等级地位。须弥座四角刻竹节撑持,反映了高雅的审美情趣。门簪和奢遮相当的人家就是门当户对,只是周氏宗祠的门簪略显穷蹙,可能原本不是如此。

正厅地势较高,两厢为走道。庭院中间为甬道。

四界人字梁接三界拱棚。

立柱伸至金檩,取材于银杏木。抱柱楹联:东南邹鲁人杰地灵湖六州保障七省屏藩百卷诗言卅衔博士二品朱缨巨贾三胡樸学鸿儒事业功名荣梓里。
抱柱楹联。古老弹丸日新月异睹扬水清波翚山翠黛群黎足乐庶绩咸熙多方胜迹奇观充馆精雕绝艺衣冠儁彩醉华阳。

正厅后檐两界拱棚。
和合二仙图斜撑,清代。

和合二仙图斜撑,清代。
清代镂空雕飞禽走兽纹斜撑。

莲花瓣大斗。

正厅后檐拱棚。

荷叶裙板。

荷叶裙板。

菊瓣纹柱础。
裙板浮雕,四时花鸟虫鱼。

裙板浮雕。
门楼背面。

明代工部尚书胡松和明大中大夫云南参政胡淳墓道上的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等神像,置于中庭。

明代正德工部尚书胡松墓道石翁仲。
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屋顶。

两厢回廊,素面石柱。

雀替刻龙吐水图案。

明嘉靖大中大夫云南参政胡淳墓神道石虎,置于祠堂外面。
周氏宗祠南,斜对面是绩溪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此后历代均有不同规模的重修。现存建筑——泮池泮桥,东西两庑大成殿为清乾隆年间所建。据清嘉庆《绩溪县志》卷五《学宫》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县孙银槎倡议重建文庙,至四十八年(1783),知县张邦桓率绅士晨夕堇功乃成。殿五间;前筑露台,砌石栏;东西两庑各七间,庑旁各两间;戟门五间,门东两间为斋明所,西两间为宰牲所;重浚泮池;修泮宫坊及石桥、围墙、棂星门”。
2005年由客居香港的绩溪旺川人曹诚渊兄妹为纪念先父母捐建。
1998年5月4日,绩溪文庙及明伦堂考棚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柱头莲花斗,梁下雀替。

室内梁架。
棂星门。2005年曹诚渊兄妹捐建。
泮池泮桥。

东西两庑及大成殿。红墙黑瓦,绿树石道,庄严肃穆,巍峨壮观。只是大门紧锁,连大成殿的正面都看不到了,因为它的前面是葱翠的树和绛红的围墙。

山墙,硬山外出檐。

山面斗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