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身上方接近圆盖处,有一长方形柱额,其上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23字,字迹清晰,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别有意趣的特殊书体在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仅存两例:一例是丹阳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东侧石柱;另一例便是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这种特殊的书体,历史上称作“反左书”。反左书在梁朝初年出现,大同(534-546年)年间盛行,其后销声匿迹,成为书法史上的绝响。
柱额之下浮雕有3个怒发冲冠、袒胸露腹、类似鬼形的负重力士像。
覆莲纹盘,上立辟邪。

柱座高0.98米,上圆下方,上为衔珠双螭,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例刻有张口、吐舌的神怪纹饰。

柱额之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

石柱静静地站在这里,已经1500余年。它是那样优雅,妙曼不可方物。

萧景(477年-523年),字子昭,梁武帝叔父萧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少好学,长于辞令。齐时曾任永宁令,政绩显著,史称“政为百城最”(《南史·梁宗室传》)。齐永元二年(500年),封步兵校尉。萧衍代齐建梁后,封吴平县侯、南兖州刺史,加都督。后历官领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侍中、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他勤于政事,颇负盛名。梁武帝对他极为器重,“军国大事告与议决”。普通四年(
523年)卒于郢州治所江夏郡城(今湖北武昌西南黄鹤山上),时年47岁。梁武帝诏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萧景死后,初葬于江夏,后迁葬建康(今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