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长沙】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
(2015-02-27 18:57:07)
标签:
柳士英
刘敦桢
湖南大学礼堂
二院
岳麓书院头门对面,便是湖南大学现址所在。其实,
岳麓书院现在仍是湖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建筑的年代不同,岁月的痕迹不一。
岳麓书院头门和湖大现址之间,有宽阔的道路和两汪水塘过渡。南边的池塘是饮马池。最早凿建在宋代,南宋乾道年间朱熹来书院讲学,前来听讲者不计其数,听讲之人所骑的马匹,将池塘的水都喝光了,后人据此将之名为饮马泉。池塘上的草亭原名西亭,由嘉庆年间院长欧阳厚均重修,改西亭为风雩亭,现亭为1984年重修。
岳麓书院头门北侧,文庙照壁之外,有黌门池,也凿于宋代,池上有亭,曰吹香亭;因池中遍种荷花,岳麓八景之一的“风荷晚香”即取景于此。亭亦修复于1985年,设计人:杨慎初、黄善言、陈升信、汤羽扬。
湖南大学礼堂,和岳麓书院头门相对而立。这是对旧有文脉最大的尊重。湖大在中国大学校园中具有非同一般的独特性,她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市政道路及岳麓山的游客穿行其间。大学和城市、中国和西洋、传统和现代之间,形成了共生和融合。
湖南大学礼堂及其他早期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公布。
建筑师:柳士英,设计时间:1951年,竣工时间:1953年。建筑面积:2141平方米。
屋檐细部。官式绿琉璃屋顶。
立面细部。
回纹斜脊。
正脊脊饰。
转角斗栱。
柱头斗栱与铁制水落管。
窗边卷草纹。
湖大礼堂最大的创意是斗栱的制作不同以往,下斗被置于立柱外侧,而非柱头。这显系设计师的革新。不入于墨,亦古亦今。
转角斗栱。
侧门。
礼堂侧面。
湖大老图书馆。建筑师:柳士英。建筑年代:1946年开工修复遗址,1948年竣工,后1951年扩建,1954年竣工。
湖大老图书馆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侧面。
墙身细部。
屋檐转角。
绿琉璃官式屋顶。
两翼以洞门小井联系,以利分流。
栱门基座。
通贯多层的竖向长窗,是典型的西洋造型特征。老图书馆更多的融入西洋元素,成为中式为体的中西合璧建筑。
窗上过梁,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大草坪后,绿树遮掩着一座砖红色泽的建筑,若隐若现。这建筑的价值,不仅在她极富个性的明快设计,更多的是她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湖南大学二院。设计师:刘敦桢先生。这是刘先生刚开始从事建筑设计的作品,此后,他一直专注于理论研究,几乎没有留下几栋作品实例。建筑年代:1925年。此楼原功能为教学楼、阅览室。
主入口立面。
南立面细部。
二院同样入选国7。刘先生设计的二院,其实是岳麓书院的延续。那时,岳麓书院是一院。薪火相传。
门头装饰。
琉璃瓦顶,无多余脊饰,屋面呈柔美的弧线。
砖的砌法考究,有顺有丁。立柱转角甚至塑成浅弧形。
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立毛主席塑像一座。
毛主席是湖南人,塑像立在湖南大学,面向东方,应是题中之义。
东方红广场南,是面北的科技楼,设计师:蔡泽奉、柳士英,设计时间:1933年,竣工时间:1937年。加建时间:1948年。
科技楼现为湖南大学校机关办公楼。这楼安静地匍匐在大地上,明艳祥和,体量均衡。最初由蔡泽奉教授设计,砖混结构,西洋古典风格,除北面入口塔楼为三层,原为二层。1948年,柳士英主持加建一层,保留原有塔楼和女儿墙及檐口,将原有的平屋顶找平作为第三层楼板,而后加上了琉璃瓦的坡屋顶。很好延续了原有建筑的风格和气质,浑然一体。成为加建建筑的杰作。
西洋风格之拱券。
横匾。毛泽东题词:湖南大学。
标志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楼入口大厅,内柱刻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撰书者为左辅(1751-1833),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4月调任湖南布政使,11月擢升巡抚。任职湖南时撰书此联。
毛泽东墨迹:实事求是。这也是湖南大学校训。有人以为这校训当是建国后确定,其实谬矣。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毛泽东青年时代寓居岳麓书院,
“实事求是”对其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1937年他书
“实事求是”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校训。在后来的实践中,他又丰富发展了
“实事求是”的内涵,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主席给建国后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的书信,应李达之邀,题写校名。
科技楼墙身细节。
科技楼全景。吾人看到的科技楼有着令人骄傲的过往。1945年9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湖南地区受降仪式就在科技楼内的一间教室举行。当时这楼被红绸挽成v字形体。在庄严的军乐声中,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接受了日军第20军司令官板西一良的投降,标志着抗战中最为惨烈的湖南战场迎来了最彻底的胜利。科技楼因此也是凯旋之楼。
科技楼南立面。
科技楼东立面。
工程馆。现为教学北楼。设计师:柳士英。设计时间:1947年,竣工时间:1953年。
工程馆已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表面涂刷素混凝土,墙面上通长设置水平线条。
水平线条与弧形窗檐细部。具有浓郁的机器美学色彩,水平窗带之圆转隐喻机械皮带轮的上下传动。
延伸阅读:柳士英(1893-1973),苏州人,中国建筑学教育先行者,湖南大学建筑学科创建人。1920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1922年在上海与刘敦桢等组建“华海建筑师事务所”,一般认为是吾国最早的建筑师事务所,但华海未有发展壮大,经过几年支撑,停业中断。1923年,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办建筑科,为吾国近代建筑教育之开端,柳士英自任建筑科主任,相邀刘敦桢、朱士圭
来此执
教。1927年,建筑科并入南京东南大学,嗣改国立中央大学,就此成为中大建筑系的前身。这亦是吾国大学建筑系之首创。
1934年,由刘敦桢立荐,柳士英来湘,任教于湖南大学土木系。从此致力于湖南,传播实践建筑,未曾离走。
柳士英一生低调,沉静笃厚,不趋名利;作品清新雅朴,融汇中西。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长沙】岳麓书院(二)
后一篇:
【长沙】开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