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沙】岳麓书院(二)

(2015-02-09 19:13:56)
标签:

屈子祠

御书楼

崇道祠

船山祠

分类: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长沙】岳麓书院(二)
    岳麓书院。
【长沙】岳麓书院(二)
    后门,位于岳麓山爱晚亭脚下,形成对景。爱晚亭下是满满的人群,后门口则是排队的长龙。
【长沙】岳麓书院(二)
    唐李邕书:岳麓山。
【长沙】岳麓书院(二)
    进入后门,是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亭台楼阁,有极高明亭、道中庸亭。
【长沙】岳麓书院(二)
    重檐卷棚。
【长沙】岳麓书院(二)
    屈子祠。长沙人称屈贾之乡、楚汉名城。在此看到屈子祠,亦是题中之义。
【长沙】岳麓书院(二)
    嘉庆二年建修三闾大夫祠记。
【长沙】岳麓书院(二)
    屈子祠由长沙知府张翙(hui)、学政范鏊与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在清嘉庆元年创建于岳麓书院北侧。2006年方改建于今址。
【长沙】岳麓书院(二)
    天井里立一株孱弱的小树,等它长大,不知时空又是怎样的变幻。
【长沙】岳麓书院(二)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其文约其辞彻其志洁其行廉。屈子在吾国五千年的历史星空中,独具魅力。
【长沙】岳麓书院(二)
    屈原流放行程图。流放的过程也是磨砺的过程,也是孤独的修行。对生命的感悟,连同苦难,化为啼血诗篇。
【长沙】岳麓书院(二)
    游廊。
【长沙】岳麓书院(二)
   屈子祠,门前潺潺流水,温柔得使人忘记汨罗江。
【长沙】岳麓书院(二)
    后园门。
【长沙】岳麓书院(二)
    时务轩。 
【长沙】岳麓书院(二)  
    碑刻。 
【长沙】岳麓书院(二)
    麓山寺碑亭。
【长沙】岳麓书院(二)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长沙】岳麓书院(二)
    百泉轩。
【长沙】岳麓书院(二)
    百泉轩创建于宋代,朱熹、张栻曾论学于此,建筑经过历代重修,为书院山长住处。轩北为文泉,乾隆年重修书院时涌出,以为瑞兆故名。
【长沙】岳麓书院(二)
    御书楼。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
    重檐歇山、琉璃瓦挡、空花屋脊、格扇门窗。 
【长沙】岳麓书院(二)
    汲泉亭。
    御书楼是书院中轴线尾端的压轴建筑,三层阁楼,高高的矗立在院内,结合两侧嵌碑复廊、曲水池塘以及“汲泉”、“拟兰”两亭,围合成书楼自成一体的庭院,展现着书院独有的格调与气氛。
【长沙】岳麓书院(二)
    枋间陀墩。【长沙】岳麓书院(二)
    汲水亭背面。
【长沙】岳麓书院(二)
    讲堂背面,和御书楼对望。
【长沙】岳麓书院(二)
    颜真卿碑刻。
【长沙】岳麓书院(二)
    四箴亭。专祀程颢(1032-1082,字伯淳,洛阳人)、程颐(1033-1107,字正淑,程颢之弟)。程颢、程颐均为北宋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明天启四年(1642),推官林正亨重修,改名“四箴亭”,自此专祀二程。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迁建于今址。亭内现存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
【长沙】岳麓书院(二)
    圣学渊源。中堂挂二程画像。
【长沙】岳麓书院(二)
    濂溪祠。专祀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始建于六君子堂基地,二十五年(公元1820)迁于今址,祠内悬有“悠然会太极”匾,祠内壁上有《移建濂溪祠碑记》石刻,原《濂溪祠记》碑,仍留于今六君子堂内。
【长沙】岳麓书院(二)
     然会太极。
【长沙】岳麓书院(二)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元延祐元年(1314)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明弘治七年(1494),始建于讲堂后,后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 【长沙】岳麓书院(二)
    斯文正脉,学风笃厚。
    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自福建抵长沙,与书院主教张栻同台会讲,论辩“中和”之学。盛况空前,“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从此,“岳麓之为书院非前之岳麓矣!地以人而重也。”
    朱张会讲,开创了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岳麓书院在此次会讲之后,逐渐成为湖湘学派的重镇和湖湘文化的中心。
【长沙】岳麓书院(二)
    朱熹、张栻雕像。
【长沙】岳麓书院(二)
    六君子堂: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此后多次迁移,又屡有所毁。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于今址。三间硬山建筑,与崇道祠连成一片。祠内嵌有《改建六君子堂碑记》,所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分别为: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 
【长沙】岳麓书院(二)
    船山祠:专祀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祠庙原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创建的湘水校经堂。光绪元年(1875)湘水校经堂迁往河东办学,于是辟为船山祠。祠前悬有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者、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长沙】岳麓书院(二)
    王夫之像。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是王夫之自题联,前一句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他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详尽的研读、评注和创新,后一句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从天”的意思,天一般就代指朝廷,就是明朝的灭亡是自己心灰意冷。
【长沙】岳麓书院(二)
    慎斋祠,专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始任岳麓书院山长,凡二十七年。【长沙】岳麓书院(二)
    慎斋先生像。湘江北去源流远,衡岳南来地脉长。
    呜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录左宗棠撰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