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2014-10-19 20:54:00)
标签:

天都峰

玉屏楼

迎客松

分类: 白墙黑瓦与古道颜色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黄山名片:迎客松。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清晨,一线红霞撑开天幕,象是开启一场壮观的演出。光亮渐大,却始终不能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磅礴的日出终被大片云海吞没。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云是皎洁的白色,苍山呈黛色。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白云宾馆静静地坐落在山峦,长空万里,浮现一朵朵一尘不染的白莲。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云像轻舟,漂泊着寻找港湾。峰峦之间,是宁静的家园。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从光明顶匆匆下山。回望中,始终离不开峰顶那晶莹剔透的琉璃球关注的目光。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天高云淡,白云如诗。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天色渐亮,青山无言,幽美静谧。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山是一位温暖慈祥的长者,云是远方归来的游子。这是幸福的重逢。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黄山的松扎根在岩石缝中,土沙石多,却依旧苍翠挺拔、隽秀飘逸!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鳌鱼峰山腰的鳌鱼洞,深约5米,洞内狭窄但有台阶,游客从鱼肚中穿过。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民国十二年题刻:天造。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鳌鱼峰,峰顶海拔1780米。是黄山前山和后山的分界点。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老舍诗《咏黄山》: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若结茅庵青翠处,真修何必让安期。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形态逼真,妙趣横生;黄山云海,浩浩荡荡,烟波浩渺,聚散奔突。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朝往玉屏楼的山路。老舍诗曰: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中为玉屏楼,右为天都峰。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海豚石,形如翘首的海豚。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苍劲之松,潇洒挺秀,优美遒劲。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造化独种。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岱宗逊色。所谓: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黄山莫不兼而有之。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象石。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黄山第一处,玉屏楼石刻。黄山摩崖石刻时代为唐至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题有“云海奇观”。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朱德书:风景如画。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黄山十大奇松之首。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支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国宝。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迎客松全景。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果然。颇具深意,值得回味。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摩崖石刻。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从玉屏楼下山,是一段陡峭的石阶路,下至山底,方见天都峰突兀而起。然后,鼓起勇气,向上攀登一千多级70度左右的石阶,方可抵达天都绝顶。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渡仙桥。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一线天,两石相夹,窄如古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仅0.5米,内有石阶80余级。人行其中,抬头望去,蓝天一线。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清乾隆三十年,观止。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好。这是对黄山最简洁的评价。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黄宾虹:此去天都近, 灵奇恣讨探。莫辞登陟苦, 捷径笑终南。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果奇然。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这是登天都峰的老道,称为天都磴道,一般坡度为50—60度,最大为80—90度,直线长度650米,高差310米,共有1664级台阶,其中以鲫鱼背一段最为奇险。鲫鱼背海拔1770米,长约10余米,宽仅0.6米,两边悬崖深不见底,探头一望令人心悸。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天都峰历来被认为是黄山最险峻处。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这一梦想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鲫鱼背。是登天都途中最峭险处,长10余米,宽约1米,纯石无土,似露出水面的鱼脊。两侧深壑万丈。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仙人把洞门。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天都峰顶,一处平整如掌。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药师琉璃光佛。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民国二十四年石刻:探奇。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天都峰顶,海拔1810米。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从天都峰回望玉屏楼,莲花峰。光明顶也隐约其中。黄山莲花峰和天都峰相隔数年交替开放,余两次皆尚未能登上莲花峰顶,算是留下念想。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天都峰奇松怪石。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天都峰脚下,立一戒碑,为严禁烟火之意。
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游毕天都峰,如座索道,须回至玉屏楼,走好汉坡,抵索道站。直达玉屏索道下站,慈光阁。清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黄山,上帝的盆景(三):踏碎天都峰上云
    慈光阁横匾,董必武题,1965年手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