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院厢房摆放许多佛像。


这佛棱角分明,尤其是佛脚宽大方直。头上的螺髻似乎被风化掉了。
晋王祠东,又是一座三开间卷棚小殿,更显平常。这殿又称唐碑亭,里面陈列着唐太宗李世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贞观二十年(646),李世民东征返回时途经晋祠,亲撰碑文。这是吾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实乃书法珍品。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正中北墙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石刻画像,其鬼斧神工在于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李世民画像的脚总是向着你的。

《晋祠之铭并序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左右各雕螭身一对,头下垂,碑身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9字,碑阳列开国功臣长孙无忌、萧蠫、张亮、李道宗、杨师道等人物名。

《晋祠之铭并序碑》碑身正文是李世民御笔行书,共1203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藻华丽,政论与抒情相结合。原碑历时1358年,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晋祠之铭并序碑》开了我国行书上碑之先河。碑文中的39个“之”字,书写风格毫不留同。清人齐羽评论说:“其书气象涵盖,骨格雄奇,盖俨然开创规模也。”其书结构用笔颇似怀仁集圣教序,笔势严逸洒脱,加之刻工精细,锋颖尽现,保存了原书的神韵。
因此,有书法篆刻爱好者将《晋祠之铭并序碑》奉为晋祠第一珍宝。有人将晋祠内《晋祠之铭并序碑》、华严石经、柏月山房记并称为“三大镌刻”。
图为晋祠藏风峪华严石经。位于最南端的奉圣寺内。华严石经所用石碑惊人,整整站满一进院两侧走廊。武则天于唐圣历二年(699)亲令镌刻此经,是唐译八十卷《华严经》石刻祖本。

《华严经》石刻保存了大量武周新造字和初唐小楷。

《华严经》石刻是佛教文物遗珍。
柏月山房记为书写水镜台的杨二酉所书,位于舍利生生塔塔院西侧内院,余去时,大约门以关闭,无缘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