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临清舍利宝塔
(2013-11-03 09:57:46)
标签:
临清舍利宝塔
运河
盔形顶
分类:
两山两圣人
临清舍利宝塔掩映在绿树碧水之中。它高大巍峨的身躯,护佑着来往舟船行楫。人们看到它安定从容的守望,躁动的心灵顿时澄净。
2001年,舍利宝塔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河沽沽润南北,宝塔巍巍耀古今。
宝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塔高61米,九级八面。楼阁式,通体近垂直,仿木结构,刹顶呈将军盔形,基座八面,每面长4.9米,底面积为186平方米,其空间面积可达7000平方米.外檐仿木斗栱结构。
门楣上镌刻“舍利宝塔”四字。
赐进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题:舍利宝塔。大明万历癸丑(1613)岁仲秋吉旦立。
斗拱下部镶嵌陶质“阿弥陀佛”四字。
转角斗拱下垂陶质莲花垂柱。
垂柱之间,枋心刻斗栱,枋下卷草挂落。
首层塔室内部,枋心间花饰。
叠涩数重,出挑较大处施砖栱,木板盖顶。
塔心室第一层至第五层和第七、八层为正方形,顶为八角形,故在转角处转换。
各层辟有转角形石质梯道,可迂回逐层攀登至顶层。
坚硬的岩石在岁月打磨中,也改变了容颜。
穹窿顶,中心留洞原有金丝楠木通天柱,上至塔刹下直落地宫,以承托每层平面负荷,此作法当属宋代遗风。
塔心室皆辟有门洞券,通向塔外。
塔心室内皆有刻石,画像镶嵌壁上。
外面的光线透过栱门,悠悠地照进来,明暗的变化象是未知的启示。
第六层塔心室东、西两面券窗上方分别嵌石题刻“西引太行”、“东延岱岳”,正北佛龛券洞上方则题刻作“秀聚中天”。
第七层,塔心室为塔壁四合,上部由穹窿顶改为斗拱出跳承托的平顶。
东、西、南、北列布砖雕字样分别为“阿众佛”、“弥陀佛”、“宝生佛”、“成就佛”。
循阶而上。
自八层,宝塔中央直立一根圆木柱,此柱当为后置。
那逐渐聚拢的穹顶,隐没了塔心柱。
佛龛。
第九层。
运河如带,翠堤蜿蜒。它依旧不知疲倦地流淌,不舍昼夜地奔跑。为了向前,它忘记了欣赏两岸的风光。
如同一首歌谣,唱到高潮,逐渐回归平静。低回婉转,不复来时路。
不要做无聊的事,此语如撞钟,让人醍醐灌顶。
隐约的花,袅娜地开着。
一朵,两朵,三朵。
秀聚中天。
临清舍利宝塔,当是羁直时期明清宝塔的代表,没有了唐宋塔醇绵的曲线腰身,丢弃浮华的倚柱云纹。雄健伟岸。
八面体四明四暗,暗门置佛像。
舍利宝塔从万历三十九年(1611)开始策划,至万历四十五年第五层建成。第六层于次年由临清布商王道济独资捐建,又历时三年,九层宝塔终于全部建成。
吾人可以对这样的建塔工期赞叹,慢工出细活。这塔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倒,也是对匠人精益求精地辛苦劳作的肯定。
盔顶,最上面象是盛开的莲花。
将军盔。
檐角端坐着守护力士,檐下是风铃,风吹铃动,发出遥远的回声。
呜呼!宝塔巍峨,佑我中华!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临清鳌头矶
后一篇:
涉县娲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