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顺天台庵

(2013-10-17 21:09:42)
标签:

天台庵

平顺

旅游

分类: 两山两圣人
平顺天台庵
    说来惭愧,作为古建爱好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直没有对山西的古建筑有像样的观摩,象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两伉俪,身骑毛驴,跋山涉水,穿行各地,寻幽探胜。古人有句话,叫近乡情怯。本人一直感觉功力未至,所以只能心向往之。10月3日,余驱车至河北涉县,蓦然发现距吾国四大唐代木构遗存之天台庵仅60公里,内心挣扎许久,终于来到山西平顺县王曲村,一个犹如桃花源的地方。那里只有一座新建的水泥桥架在浊漳河上,连接外面世界。浊漳河随山形流转,九曲回肠,远山含翠,近水楼台。天台庵藏于一座高台之上,历经唐宋元明清之风云变幻,先知般凝望着大千世界。平顺天台庵
     国保碑位于殿前平台一侧。
平顺天台庵
    相邻国保碑的,是一座漫漶不清的唐碑,岁月将它流传的秘密抹掉,它如今已是无人能懂。平顺天台庵
    佛殿檐下四周为石砌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举折平缓,出檐深广,其翼角下四根粗大的擎檐柱均为后世所加。擎檐柱两旁,原有一对石狮,近年失窃。曾经有的,和曾经失去的,都是存在。平顺天台庵
    天台庵后世添加不少支撑构件,基本都能够被明显区分,不同年代,都在这老庙之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大概就是所谓历史的书写。平顺天台庵
    屋顶施灰筒瓦及硕大的琉璃鸱吻。此殿的琉璃脊饰当为金代所改,但仍保留古风。平顺天台庵
     简约凝练的木作,素朴古旧的颜色。
平顺天台庵
    部分角椽尚有残缺的龙头。
平顺天台庵
     斜脊。平顺天台庵
    斜脊端部人像。他的目光穿越前世今生。
平顺天台庵
    正脊。莲花瓣上,生起渴望。平顺天台庵
    瓦当滴水,听细雨淅沥。
平顺天台庵
    天台庵未经修饰,原生态地体现着一座殿堂千余年的演变。平顺天台庵
    正立面明间正中施补间铺作一朵,为斗口跳,用单材。平顺天台庵
     柱头铺作用足材拱,跳头上施替木承托撩檐槫。柱头部位刻出泥道重拱。平顺天台庵
     转角铺作斜向出跳用足材拱,正方向上的出跳均用单材。柱头明显卷杀,平缓优美。
平顺天台庵
     清晰可见生头木将檐角缓缓抬起。平顺天台庵
    殿身结构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现存的几根直抵于四椽栿下之柱均为后世所补加,平梁随弯就势。
平顺天台庵
    柱间施阑额,不用普拍枋。柱上施斗口跳斗拱,均用足材拱。柱头方上隐刻一斗三升斗拱。慢栱栱身甚长,形制古朴,无繁杂之感。梁架及斗栱上保留有简单的清式彩绘。
平顺天台庵
    栱上施替木承托脊槫。
平顺天台庵
    平梁上施驼峰加蜀柱承托横栱。大约后世加固了水泥实体,增强屋脊的稳定性。
平顺天台庵
    四椽栿下之柱,下有柱础,上施替木,与其它柱明显不同。



平顺天台庵
    天台庵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与五台山南禅寺如出一辙,仿佛是同一个梦。
    这个规模并不很大的唐代建筑展示出的开朗大方的视觉效果,却带着那个朝代逼人的气势迎面而来,让人联想到唐代的三彩马、肥美人、昆仑奴、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边塞歌中的大漠孤烟……(选自山西新闻网记者 葛海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阳袁公林
后一篇:聊城铁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