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近代有一段历时二十年不到的北洋政府时期,其时中国刚刚从两千年的帝制走出,步履蹒跚地来到共和,西学东进,传统却依然坚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西文化交融碰撞,涌现了大批文人学士。那一段,大概是士大夫阶层最后的狂欢。
这段历史的缔造者,就是本文的墓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公世凯。袁公世凯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剧烈动荡,群雄并起。不同的价值观此长彼消,造就了袁公前后变化。兴亡之间,终成一抔黄土。但时间似乎记住了这位乱世英豪,他的墓冢从民国五年(1916)年落成,至今依然完整的保留。这里松柏森森,洹河在墓前蜿蜒流过,时时听见寒蛩凄恻的嘶鸣,那吟咏无法言说。
图为袁林西洋墓丘上修竣的刻字。

袁林最前是一道八字照壁。照壁以南,就是袁世凯在清末失意之时,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猎渔的洹河。

照壁外侧是朱砂色,内部为灰砖,上刻嘉禾及勋章图案,这是民国初年的流行图案。

袁世凯墓在1986年入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当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

照壁后是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林立店家商铺,只是生意不太红火。甬道经过两座石桥。

石桥拱券上的狮子头。

五门牌坊,从这里开始须购票方可入内。

“袁公林”题字。

六柱五楼冲天式。

柱顶做洋灰望天吼。洋灰剥落,露出了内部的红砖。

屋檐,蓝琉璃瓦顶,五踩斗栱,铁筋栓锚撩檐槫。

枋间花板。
牌楼刻花。

牌楼侧面。

牌楼之后,神道两侧,树木成阵,外侧六五对石刻,分别是:望柱、石马、石羊、石狮、武官、文官。

袁林的墓道石刻别具一格,尺度皆显粗壮,甚至有些幽默。

神道华表栏板望柱头石狮。
华表。

石马。

石羊。

有木有很萌。

石狮。

像北京猿人的脸。

民国的武将。

手拄佩剑,胸配勋章。袖口植物图案。

和武将的西洋装备不同,文官则依然保持着中华传统的宽袍博带,头顶官帽,像个博士。

团云织锦。

碑亭和三进门。
碑亭全景。建于1918年,单檐歇山,四面间通。
内部斗口跳。

时任大总统徐世昌题: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三进门。
三进门内景仁堂。
三进门建成于1918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它最值一提的是朱门上的乳钉,每扇皆是屈尊七七四十九颗。
按说袁公生前称帝,陵墓的门板上搞搞大重九八十一颗金钉,还是有条件的。无奈其时天下为公,反袁的声音不得不考虑,袁公的陵墓也被时任大总统徐世昌命名为“袁公林”,而非袁陵。说明北洋的领袖在个人感情和时代潮流之间,做出折中的选择。
袁公林三进门七路铜乳钉。

景仁堂正立面。面阔七间,歇山绿琉璃瓦顶。是祭祀袁公的地方。

铜鼎炉,铸成于1918年。连石制须弥座通高3米。为祭祀袁公的法器。

洹上村。袁公临终遗嘱: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如今洹上村已是安阳古城的一隅,再不见鸡鸣草长,大豆高粱。

景仁堂内计十二颗金柱。

室内斗栱。

檐角。

墓台铁门,建成于1918年,中大两小,镶嵌在古罗马青白色方柱之间。

勋章。
铁门下裙板“圣叶”图案。
墓丘。

石五供位于墓丘之前。

青白色五供桌,上列香炉、蜡台、花瓶。供桌有嘉禾、缠枝图案。
一切都已过去,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图为牌楼立柱上,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