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浚县大伾山龙洞

(2013-06-05 14:07:27)
标签:

龙洞

康显侯告

分类: 大河上下

浚县大伾山龙洞
    巨灵裂山石,洞府何虚深。风雷震龙穴,秋月结龙荫。寒通淇门雪,气接浮丘岑。愿为崇朝雨,试此济时心。                                                        ——元代诗人马德华《龙洞祥云》

   

    龙洞实际上就是一眼泉水。北宋为一时之名胜,因此徽宗帝在这里封它为“康应候”,并在洞口上雕刻五条蟠龙。龙洞祥烟遂成黎阳八景之一。龙洞壁雕和康显侯告碑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单位。
浚县大伾山龙洞
    龙洞藏身于丰泽庙内,庙门上方悬挂一木制匾额,上书“龙洞”二字。丰泽庙为先人拜谒龙洞所建,古已有之,始建何时已无可考,曾经过历代多次修葺。据碑刻记载,丰泽庙在宋徽宗之前就已经存在。宋代之后,有碑可考的修建就有7次,分别是:元至正十年、明宣德十年、崇祯十年,清康熙十一年两次、光绪二十年、民国三十年。
浚县大伾山龙洞
    门额“龙洞”为苏轼集字。
浚县大伾山龙洞
    石雕栏板内有三个天然洞穴,幽深难探。最大的洞口直径约一米,可容一人钻入,斜通往山顶的方向。中洞口径约有半米。下洞最小,洞口只有拇指般粗细。龙洞旁的崖壁上有5条石雕滚龙,巧夺天工,生动传神,呼之欲出,惊之欲飞。
浚县大伾山龙洞
    从石刻滚龙的爪子形状来看(一爪有四趾),判断应为宋代所雕。
浚县大伾山龙洞     顶部三条龙因位置较高,游人无法抚摸,颜色灰暗,浑然天成。
浚县大伾山龙洞
    经过天长日久无数游客手掌的温度,龙洞洞口处的滚龙,已被人们抚摸得溜光。浚县大伾山龙洞
    风雷震龙穴,秋月结龙荫。
浚县大伾山龙洞

    摸摸老龙洞,常年不生病;摸摸老龙鳞,事事都顺心;摸摸老龙头,日子不发愁;从头摸到尾,夫妻不吵嘴。
浚县大伾山龙洞
    龙洞内的题字:“鲁元翰再观龙穴,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旁边的几行小字已经漫漶不清。据《宋史》记载,鲁元翰时任卫州(今卫辉市)知州,与苏东坡素有交情。苏东坡有诗《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桃花忽成阴,荞麦秀已繁,闲门春昼永,唯有黄蜂喧。”北宋元佑年间,新旧党争中,鲁元翰政治失意到达卫州后,再观大伾,寄情山水,在龙洞处题下了“再观龙穴”等文字,以抛官场烦恼。
浚县大伾山龙洞
    崇祯八年碑。
浚县大伾山龙洞
    大伾山摩崖石刻导游图。
浚县大伾山龙洞
    这题刻和如今的“到此一游”有异曲同工,还是元人所题,“子与韩云卿刘伯□□□同登大伾观大佛次日又观龙穴焉。至元壬午春二月廿有八日鲁斋门人不忽木书。
浚县大伾山龙洞
     
浚县大伾山龙洞

浚县大伾山龙洞
    王铎“仙崿”。王铎(1592-1652)是明末清初书画家,河南孟津人,幼时家贫,一日不能两粥,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浚县大伾山龙洞
    琴岩。
浚县大伾山龙洞
   “飞岩”程淓书。
浚县大伾山龙洞

    还我河山。浚县大伾山龙洞
    天下奇观。

浚县大伾山龙洞
    蔼蔼亭,刘德新书。刘德新在康熙年间任浚县知县八年之久。
浚县大伾山龙洞
    壮游,乐哉。
浚县大伾山龙洞
   烂柯坪。
浚县大伾山龙洞
    大伾伟观。
浚县大伾山龙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