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2013-05-15 18:29:55)
标签:

匡衡墓

匡坛村

凿壁偷光

分类: 两山两圣人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汉】匡衡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刺目的阳光,穿过屋面瓦顶的洞,混浊地斜射下来,晃乱摇曳的时空。两千年后,依旧上演着穿壁引光的传奇。匡衡先生也许在寂寞的长夜里,凭借从屋顶窟窿射来的月光饱读《诗经》。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吾人皆熟知匡衡,因为他从贫寒子弟成为大学问家,是吾人的精神榜样。匡衡在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透过来的一缕微光读书,终于感动了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晋代葛洪著《西京杂记》云:“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引光而读之。”
    匡衡祠及墓,位于枣庄峄城西南14华里的匡坛村。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墓道很长,在一片广阔富饶的田野间。最前一座三门四柱石牌坊,是现代建构,正反两面字板皆题:一代名相,为赵朴初和启功手笔。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墓道两旁是一组石刻。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石羊。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石麒麟,圆足。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石狮。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似乎是辟邪,有翼。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一条村村通水泥路横穿墓道,墓道中间形成十字路口。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文官武将相对而立。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武将。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武将。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文官。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祠堂前的石狮。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祠原为清乾隆四十年,峄县知县张玉树所建,后因沧桑变化,湮没不存。1992年,峄城区人民政府出资重修匡衡祠。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祠山门,三开间。略显衰落。正脊吻兽缺失一只,檐柱丹青剥落。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雀替。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双层飞椽。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门簪上金字横匾。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正殿。殿前一座香炉,数枝枯树。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树已中空。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三足香炉。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狻猊头。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檐角。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五踩斗栱。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手拿竹简,正襟危坐。只是周身落满灰尘。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幼时,正值战乱,其父应征从军,在饥寒交迫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匡衡早熟,童年为富户牧猪。
    老学究文不识精习《论语》,不愿出仕,以教书育人为天职。门下诸徒皆为富贵子弟,不求上进,只为塑金,文不识怅然若失。他见匡衡刻苦勤学,甚为惊叹,便收为门徒,学业上严以调教,衣食起居多方周济,为促进匡衡身心成长而不遗余力。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青檀励志。匡衡家有奇树,名青檀,青檀立根岩穴,破石而出。青檀绝处夺生的韧性,给匡衡以精神启迪,把青檀当成自己安身立命的楷模。
    逆水行舟,学业日进,文不识将平生所学已毫无遗漏的倾注与匡衡,便及时点化他,广纳百川,方成沧海,命其周游访师,继求深造。匡衡谨遵师命,启程前,他特向青檀告辞,并质其为证,誓与养尊处优者抗衡。为此,把原名匡鼎改为匡衡。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坛讲经。《汉书·匡衡传》道:“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说:(你们)别谈论《诗经》了!匡衡就要来了。匡衡解说《诗经》会逗人发笑,那才有趣呢。匡衡故里,村名匡坛,即基于孔子杏坛讲经的典故,因匡衡在此设坛讲经而得名。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曰:审好恶,理性情,不以私恩害公义。显清白之士,昭无欲之路,尚清廉之风。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曰: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德义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屋面漏出光线,在凄清的夜晚,匡衡不用凿壁,也能映光读书。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建筑师来到这里,一定会感受到室内光线或明或暗,光影的变化预示人事的无常。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君臣之间。汉朝崇尚黄老之学,君臣之间似乎没有过多的礼仪隔阂。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后檐。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祠后,是匡衡墓。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墓在1992年6月被颁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墓冢上青草滋长,树枝摇曳。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清乾隆年间峄县知县张玉树所题碑文:汉丞相匡衡之墓。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衡祠墓寂寥的身影。
穿壁引光到如今:匡衡祠及墓
    匡坛村现已无一匡衡后人,这是匡衡祠墓荒凉的原因。但作为华夏子孙,面对先贤坟墓的寥落,应共同担负起传承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