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门石窟

(2013-01-18 19:45:01)
标签:

龙门

古阳洞

奉先寺

宾阳洞

分类: 大河上下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一年三月公布。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建成于1960年的横跨伊河的龙门大桥栏板,上有“龙门”二字。龙门大桥处于龙门石窟入口处,横跨伊河,将龙门山和香山连接起来,组成一闭合景区。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研究院入口,置一石塔。须弥座上壸门内供奉佛像,再上莲花宝座,再上腰鼓状莲花座,覆莲盆之上小莲花座,然后宝珠,于细小处显出此地文化中深厚。
龙门石窟
    潜溪寺,建于唐高宗年间(650~683),木构窑檐为清代修建。
龙门石窟
    清代转角捕作。
龙门石窟
    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褒衣博带袈裟,衣纹斜垂座前,面额丰满,胸部隆起。
龙门石窟
    护法天王,高颧大目,孔武有力。
龙门石窟
    石塔。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宾阳中洞即北魏时期的代表作,洞口为火焰纹拱顶。
龙门石窟
    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
    释迦牟尼佛施说法印,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
龙门石窟
    穹窿形窟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座。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飞天。飞天在佛教中称为“香音神”,能歌善舞,满身香气。
龙门石窟
    宾阳南洞窟门之碑,依崖镌刻一碑,此即“褚遂良碑”。碑首刻“伊阙佛龛之碑”,为褚遂良唐楷书法之最大碑者。
    褚遂良(596~659),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体提笔空,下笔遒劲。较欧阳询从容多姿,端雅温润。方圆兼备,波磔自在,挺拔俊秀。
龙门石窟
    宾阳南洞,虽为北魏开凿,因宫廷内乱,半途停止,正壁五尊主像完工于唐贞观十五年,系魏王李泰为生母长孙皇后祈冥福而作。主佛为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
龙门石窟
    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完工于唐高宗时期(650~683),主尊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生动。
    结跏趺坐,双手平分施无畏印,意为“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笑了,谁说“V”胜利手势是丘吉尔的创造,吾国古已有之。还有游客说:你真“二”。
龙门石窟
   护法力士的头上有飞天。飞花飞花漫天飞。
龙门石窟
    敬善寺洞开凿于唐高宗显庆,龙朔年间(656~663)。亮点是门前的两大力士。且不论衣褶,精致到胸前的念珠和肋骨都清晰可数。
龙门石窟
    摩崖三佛龛,系唐武周年间营造,随武周结束而中辍。三身坐佛,四身立佛,此造像组合在石窟寺中极为罕见。留下半成品,供研究雕刻工艺。
龙门石窟
    万佛洞之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680)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龙门石窟
    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说法印”,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扶膝,结跏趺坐在仰覆莲花须弥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龙门石窟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龙门石窟
    万佛洞形状为方形平顶。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
龙门石窟
    惠简洞,正处维护。唐长安法海寺僧惠简为唐高宗、武则天等皇室成员所修的功德窟。
龙门石窟
   石刻屋顶,飞椽为半圆形。正脊鸱尾。
龙门石窟
    唐代老龙洞,穹窿顶。窟内造像无规律。满壁共凿54龛造像。
龙门石窟
    莲花洞,开凿于北魏后期孝昌年间(526~528)。图为那一朵巨大的高浮雕莲花。
龙门石窟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其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
    唐字洞。北魏开凿,洞内大部分造像雕造于唐代。洞外为北魏屋形窟檐。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在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龙门石窟
    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龙门石窟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和雍容华贵的菩萨。
龙门石窟
    咄咄逼人的力士。
龙门石窟
    英武雄健的天王。
龙门石窟
    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和表情矜持的菩萨。
龙门石窟
    被踩于脚下的恶魔。
龙门石窟
    古阳洞。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
    只是古阳洞被护栏围恃,无法入内。十九品还是不能了然,无缘一见。
龙门石窟
    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龙门石窟
    无法欣赏龙门十九品,就只能看窟外的大字。
龙门石窟
    佛说:你来过,我亦来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