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2013-01-12 20:24:53)
标签:

李杰墓

明功臣

二忠祠

雨花台

分类: 人文荟萃鱼米之乡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李杰,明朝寿州霍丘人(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生于1331年,卒于1369年,享年38岁。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南征北战。洪武元年(1368年),随大将军徐达北伐,在任广武卫指挥北征中,死于阵前,归葬于聚宝山。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因病不治而崩,年五十一岁,九月庚午葬于孝陵,朱元璋对马皇后感情特别深,决定今后不再封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朱元璋除去三年丧服之后,于十月册封李杰之长女为淑妃,摄六宫事。事实上起到总领后宫的作用。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大明王朝建立以前,朱元璋长期在外征战,身边只有淑妃李氏相伴。因此李杰是“国丈”,又是明朝功臣。李杰后被追封为镇国上将军、都指挥使。
      李杰墓于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三经搬迁。1996年,因城市建设需要,经市政府批准,移置雨花台烈士陵园内保护。现位于雨花台风景区内东南端东干道的路旁,在二忠祠的前面。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李杰墓随明孝陵一起以明清皇家陵寝的名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李杰墓石刻现存神道碑一,石羊、石虎,石马与马夫、武将各二。神道碑高2.9米,龟趺长2.5米。碑额浮雕云纹螭龙中阴刻篆文“佥都督李公神道碑”,碑铭为“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者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碑文由宋濂奉敕撰写。碑为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夏立。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羊一。下巴,羊角及左耳残缺。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羊二。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虎一。头部缺损。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虎二。左耳残。脚残,似已修复。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马一,武官拉马,臂部缺损。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马二,双耳残缺,石马夫头部缺损,手臂断裂。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马鞍。如意纹下,天马追天鹿。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武士一,按剑而立,顶盔贯甲,右耳残缺。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肩章漫漶不清。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石武士二。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肩章上刻狮子图案。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神道两侧是茂林修竹,清幽寂静。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李杰墓旁还有一处景点,即二忠祠,祭祀北宋抗金英雄张叔夜和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祠堂位于一月亮门内,北面一八字照壁,两侧对联是吾人耳熟能详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心部位刻武中奇书文天祥诗《正气歌》。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围墙上为文天祥手书“忠孝节义”。
明功臣李杰墓,二忠祠
    二忠祠为1998年复建,九檩举架,单檐歇山,四周回廊,黄墙黑瓦。
    张叔夜,字稽仲,系北宋著名军事家。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开封告急,张叔夜被任命为南道兵马督总管,率兵入卫京师,与金兵数次恶战,斩获颇多,擢升为资政殿学士,枢密使。此后,双方开始谈判,张叔夜据理力争,金军统帅大怒,遣军卒掳获张叔夜,押解北行。在北进途中,张叔夜拒不饮食,几天后的晚上,张叔夜一行人在白沟河畔露宿休息,自公元1004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起,白沟河便成两国界河,再向北,即入辽地,当听到士卒说:“过界河矣。”张叔夜仰天大呼而死,终年63岁。《新城县志》记载:张叔夜“道中不食,过白沟,御者曰:过界河矣!叔夜猝然仰天大哭,扼吭而卒”。
    公元1276年,宋朝已偏安南方,元军渡江南下,南宋行在临安告急。此时,已辞官归乡的文天祥闻讯后,立即散家产充军资,统兵勤王,被授予左枢密使官衔。此后三年,文天祥在东南沿海领兵抗元,后于潮州五坡岭遭遇战中兵败被俘。在押解北归途中,文天祥投水自尽,被救起。过零丁洋时,他挥毫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此后,他被押解一路北上,到达白沟河南岸,再向北行,跨越界河,即入辽界,他心潮难平,写下了《过白沟河》一诗,在诗中回想在此地殉国的张叔夜,不禁悲从中来,为自己和张叔夜的相同经历,相同境遇。张叔夜正是诗人足以引为楷模的人物,这才是国之贞士,是民族的脊梁!虽然诗人与张叔夜生不同时,但诗人眼前似乎浮现出了张将军裂眦张须,仰天呼号动人心魄的一幕,奋笔疾书,于是有了慷慨激昂的《过白沟河》。
    文天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誓效张叔夜的高风亮节。公元1283年,在被囚于元大都兵马司监狱三年后,在一个大风扬沙、天昏地暗的日子,于柴市口慷慨就义,围观者一万多人。他询问何处是南,人们告诉他后,他挺胸昂首,面朝南方,从容赴死,实践了他在《过白沟河》诗中“我辈终堂堂”的誓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龙门石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