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属于佛教世界的特有建筑,承载了吾人对生死和未知世界的思考。
位于南北向九华山路上的九华山牌坊。
“九华山公园”字匾。

九华山公园山门。

四柱三门石牌坊。
进入山门,迎面是陡峭的石阶和金色的银杏,路灯的灯杆也是同样浓郁的色彩,让人目为之眩。

玄奘寺。为2003年重修,由栖霞古寺监院传真法师住持管理。

继续向上攀登,三藏塔已近在眼前。

玄奘法师铜像。玄奘法师(600~664),唐代旅行家、佛学大师,他就是吾人熟知的《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他前去天竺取经,不畏艰险,万里孤征。铜像高4.5米,重3.5吨,为吾国之体量最大者,于2001年4月29日落成开光。

塔影婆娑。

三藏塔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藏塔是玄奘法师的灵骨安放处,建于1943年,五级方形楼阁式砖塔。可能有人会问:玄奘法师是河南洛阳人,圆寂于西安。灵骨怎会在南京呢?据记载:玄奘于长安玉华寺圆寂后,原葬于白鹿原,唐末墓地遭毁,灵骨藏于终南山紫阁寺内,北宋端拱年间由长干可政和尚奉回建康,即南京。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葬于天禧寺东冈塔内,后寺塔毁于兵火。1942年冬,于塔基下掘得石函和墓志,遂于九华山建殿立塔供奉。
1942年,南京正是日占时期。日人想窃据玄奘法师灵骨,遭南京人民的强烈抗议,只得将部分顶骨舍利归还南京人民,1943年初,汪伪政府在九华山上建此砖塔,供奉玄奘的顶骨舍利。

三藏塔置于高大圆形石基之上,正中圆形青石,镌刻玄奘西行路线图,前蹲踞两只石狮。两边壁镶方碑,分别介绍玄奘法师和三藏塔之原委。

三藏塔系仿唐代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而建。

须弥座中四方石碑上刻:玄奘法师灵骨。

面南在首层砖墙直接题匾:三藏塔。

斗栱、栱眼、菱角牙、叠涩砖檐。

二层以上有六角倚柱。

门栱夹心层间以卷草花卉石刻饰面。

转角出耍头。

铁刹,由葫芦,覆莲,相轮,宝珠组成,尺度略小。

屋顶由正反叠涩砖砌而成。

西立面。
东立面。

三藏塔西下坡有六和亭,重檐六角,内悬大钟一口。

大钟呈赭色,应为铁铸。

钟身阳刻铸造时间为2004年元旦。
山石的片状机理,沉淀着不同年代。

九华山位于玄武湖南,城墙之内。余顺山而下,便来到明城墙边。只见城墙砖方正宽大,青色凛凛,砖缝里长出各种植物,有的葱绿,有的泛黄。

城墙砖至今仍刻着烧制者的名字。

明城墙犹如一条玉带,蜿蜒延伸,它建造于1366至1393年,盘桓35267公里,规制恢弘,历经700多年沧桑,依旧雄姿英发。

有些地方的城墙原已坍塌,近年修复。九华山后至太平门一段,1955年冬拆除,基本无存,1994年7月修复,但内部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围砌原城墙砖,留出登城步道。这在城墙上注明,以晓谕子孙万代。

余登上城墙,极目远眺,风景俱佳,紫金山、玄武湖尽收眼底。
这应是进入城墙内部的入口。

最高楼是南京最高建筑紫峰大厦,塔即鸡鸣寺药师佛塔。

渐行渐近。左侧山顶便是北极阁气象台。这一带民国建筑众多,现多为政府机关所在。
此为礓礤马道,坡度较缓,便于士卒、马匹及辎重登城。

南京城墙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碑现立于解放门外,玄武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