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2012-05-04 20:04:27)
标签:

石佛寺

大伊山

石棺墓

伊山乡

新石器时代

分类: 人文荟萃鱼米之乡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大伊山位于连云港灌云县伊山乡,一般认为因商朝贤相伊尹晚年隐居于此而得名。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在1981年发现了距今6500年的石棺墓。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石棺墓所东西长70、南北宽45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石棺置于三座玻璃屋中,得到妥善保护。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1985年2—4月进行抢救性发掘,1986年3—4月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62座,岳石文化和西周时期灰坑各1个,汉代墓葬10座。文化层厚约1米,地层堆积清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全部采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镶砌而成。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余件。石器均磨制,少数留有打制痕迹,器形有斧、锛、铲、凿、杵、研磨器等;骨器有针、锥;玉器有璜、块、耳坠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泥质红陶为主,均为手制。常见器有釜、鼎、钵、盆、壶、瓶、支座、锉等。纹饰主要有附加堆纹、窄堆纹、乳丁纹、刻划纹。墓葬中随葬陶器以釜、钵、罐或鼎、钵、盆为基本组合,鼎釜多带腰沿,钵多为平底,部分为盖在死者头部的“红顶钵”,其中6件底部有刻划符号。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大伊山石棺墓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由于它处于南北文化交汇区,因而既具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征,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属青莲岗文化类型。1995年4月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余看石棺,感觉似曾相似。虽没有现代木棺的精雕细刻、严缝合一,只是用大伊山片石在长方形土坑边沿镶砌一圈,把尸体放下去,再覆盖上石片培上土,每座墓穴长约2米,宽约80公分。有的石棺上下两层、叠摞而成,墓葬整齐有序,方向一致,相对集中,很有规则。这种原始土葬形式被一直沿袭到今天,只是后来不用石片,改用棺木而已,可见中华传统民俗的根深蒂固。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大伊山东门。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龟石。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大伊山自宋开山僧王香公建古佛寺,元皇庆二年印空建石佛寺到鼎盛。大伊山已是庙宇林立,梵音缭绕。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下面是罗汉洞,神仙洞所在。大约也就是石洞吧。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大伊山南麓是新建的伊山大佛,端坐莲花宝座之上。伊山大佛是释迦牟尼坐佛,高33米,莲花座6米,基座海拔33米,整体高66米。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新建的庙宇。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大雄宝殿,洋洋大观。四大天王和如来佛置于露天之下。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观音殿。
灌云大伊山石棺墓
     石佛寺山门,正对县城宽阔的街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连云港连岛
后一篇:蒙城文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