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之东,有一座小岛,人称连岛,是连云港和大海最亲近的地方。到了海滨城市,怎能不会感受一下海的胸怀?我在连岛的度假村里寄宿了一晚,风好凉,天正清。突然想到了小龙女,睡在冰冷的石床上,该是一颗怎样枯槁的心灵。
远处的红顶房子是金海岸度假村。近处的港湾就是大沙湾。

海边有栈道,栈道建在礁石上。礁石大块大块致密地垒在一起,任海风吹拂了几千年。看不见天边尽头,望不完东边大海。守护着大地生长。
礁石上散置着一座座雕塑。

栈道。走在上面,迎着风,面朝大海,山水长天,大好河山。
苏马湾海滨浴场。金黄的沙砾,柔软地偎依在海滩。潮来潮往,数不尽的轮回。
苏马湾被称为情人湾,这山盟海誓石刻融化在宁静的氛围中。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乃敢与君绝。
这三间长廊下的条石非同寻常,它诉说了两千多年的汉代文明。该石海拔约5米,上面密密刻满着隶书,全文60字,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内容明确,有确切纪年的唯一一块汉代界域刻石。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马湾刻石全文如下:“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朐与柜分高顶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 大意为:这里是东海郡胊县与琅琊郡柜县的交界地方,大山以南属胊县,海水以北属柜县,西边直到况其县。具体的分界点在山的最高处,东面到无限远。时间为王莽篡位后的始建国四年,也就是公元12年。
苏马湾界域刻石的发现,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证实了徐福村当时就是琅琊郡的一部分。界域刻石的书风,显示了早期古拙的隶书中,仍带有明显的篆意。篆书向隶书的演进,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变革,从此汉字走向了简洁化、笔画化、定型化,所以连岛界域刻石是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东各承无极。这样的气魄实在宏大,似乎并未引起国际纠纷。汉唐盛世,不光可见于书本,它存在于我中华的每一粒土壤,每一次呼吸,每一阵山风。
苏马湾的得名,来源于明朝末年的大将苏子恒。清兵入关后,他带领自己的贴心兵将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在这里耕田牧马,养精蓄锐,准备以后东山再起反清复明。他们在当地除暴安良,劫富济贫,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后世为了纪念苏子恒,便把这里叫做苏马湾。
金圣禅寺山门。山门虽在山脚,但寺院却须继续虔诚地盘行而上。寺里供奉着开山始祖韩国人金乔觉,他一千几百年前,从这里登岸入唐求法。
韩国的佛教似乎也有藏传的影子。在这里静修,终日面对海天茫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定会有透彻的感悟。
晨钟上刻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温暖的港湾,像照亮远行人的灯塔。
百折无回的岩石。在这里,真的能体会到:海枯石烂,至死不渝,那样让人流泪的爱情,应该在这里上演。
度假村里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