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在我这年纪的人的脑海里一般印象深刻,当年的课本在显要位置介绍这件事,绘声绘色。三十岁以下的人对此就有点陌生了。有的对三元里有点概念,但不知道是抗英还是抗日,这就是年龄差距造成受教育不同所致。
位于广州三元古庙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在1961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名符其实的“国保一号”。因此,我到这里是题中之义。一是了解历史,二可观摩文物。三元里古庙始建于清初,也是经过修缮的古物。

坐地铁来到这里,感觉三元里位置偏僻,远离珠江沿海,位于广州北郊。当年英国人来到这里,广州城危如累卵。
不幸的是,我碰上在广州的第一处闭门羹,尽管如此,我非常理解。
透过铁门,仍可看到三元古庙秀美的身影。门前空地一座鼎状香炉,绿树后古庙静静地矗立,浑不见1841年的硝烟,它才真正懂得安宁的含义。国保一号,面阔三间,前有廊檐,硬山屋顶。正脊采用灰塑,夔纹正吻。
让我们再把思绪拉回到鸦片战争时期。1841年5月,英军从三元里西部的增步泥城码头登陆,攻占城北四方炮台。菜农韦绍光和三元里村群众齐集三元古庙,誓师杀敌。在牛栏岗狠狠打击了侵略军,毙敌多名,缴获大批武器,并包围四方炮台,迫使侵略军撤走,取得辉煌胜利。
以上是一般史书的记载。这记载从清朝起就已经固定。现在有些学者提出疑问,他们怀疑是否有这么一场自发的战斗,如果有究竟毙敌多少?他们认为英军在三元里并无死亡,只是受到小小的羞辱而已。这场战斗也许只是清王朝的一场痴人说梦吧。

但无论如何,三元里是我们应该记住的。这个当年的村庄,现在已是城市。国保一号整洁从容,它像慈母一样,含情脉脉,注视着华夏子孙,在为我们祝福。
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