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2011-12-19 18:55:08)
标签:

燕桥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石龟

分类: 身边的风景自己的沙场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徐州以南,沿206国道前行至铜山区三堡镇四堡村地界,灌沟河静静流淌。河之阴有一条水泥路,引导我来到一座寂寞的古桥边。

    它的四周是冬日田野,野旷天低,确实有些苍凉。这就是曾经连接南北驿道,终日车辚马萧的燕桥。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燕桥的燕,念阴平,和大明成祖朱棣即位前担任的燕王是一个音。燕桥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于二十年春三月竣工。南北向,桥全长30米,宽7米,净高4.6米,三孔桥形;桥孔采用青石券顶联锁式砌法,以中孔最大,单跨6米,左右两孔单跨4米,两券之间作分水金刚墙以承券脚。燕桥桥身呈扇形,青条石砌成,石缝系以糯米灰浆浇灌,大的缝隙间还垫有铁片。此桥还曾于道光十年由知县崔志元捐修(据民国版1926年县志记载)。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流水无言桥自美。燕桥始建,两侧各有两条龙;上游桥墩分水处,迎水伏有精雕细刻的二只巨龟:一只望天,一只望水,均用2米多长的整石雕刻而成,各重3吨,象征千秋永存。桥上栏杆雕刻精细,二十个柱子,“四个平、四个尖、四个蘑菇四个端,四个猴子把两边”。

    现在,只能见到西面的两条龙了。淮海战役期间,为堵截国民党部队的逃跑,用炸药轰炸此桥,东边的龙头被炸掉,石栏被炸坏,但桥身依然岿立。文化大革命中,桥上的石猴、石鳖被砸得面目全非,桥上的石板也不见踪影。迎水面的两只巨龟尚在,不过也是历尽劫波。低头望水石龟曾于2004年1月被盗,7天后完璧索回,存于徐州张伯英艺术馆。直到2010年6月,方重新安置桥上。

    燕桥,就这样以残破之躯,望尽人世变迁,连接道路畅通。时至今日,桥面依然有沉重的车辙。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1985年9月,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燕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0月,徐州市人民政府把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块碑一前一后,护佑着燕桥。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县保碑,有些简陋,却非常坚定地告诉着来往行人,这里,有一处文物。润物细无声。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这就是曾经连通南北两京的必经之路。想象历史的车轮,转过无数次以后,终于渐趋平淡。现在,偶而桥面会有摩托车经过;一位背着手的老人,缓步走向远方;三两孩童,骑着自行车,洒下银铃般的笑声。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从东北方望燕桥。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从西北方望燕桥。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400年的岁月,燕桥固化成为一座风景,溶化在古道残阳。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中间桥拱。两侧分水墙,上砌石龟。桥身处伸出龙头,集实用与美观为一身。这便是我中华纯熟之工艺。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这只石龟头朝青天,是谓望天。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此龟目光平视前方,正在望水。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龙头细部。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石龟的壳上布着花纹。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西南方看燕桥。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怅寥廓,广袤的原野,是汉家的马蹄声碎,梦断秦时明月。
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望天,望水。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这一刻,我成为历史的尘埃。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桥下绿波。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石作精致。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桥面上的平石。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似乎是残落的石栏。寂寂燕桥,浸浸流水

    观完燕桥,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一刻,我感到一种幸福的颤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