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魋(音推)石室墓。
徐州市铜山区洞山村,紧挨大运河边,北洞山汉墓就坐落在这里。北洞山汉墓的旁边,洞山小学的东面,还有一座小山坡,山下长满荒草,树木丛生,阴气袭人。山上无数墓冢,无序地罗列在那里。这座山叫桓山,也叫圣女山、洞山。因为在这座山的下面,也有一座石室墓穴,就是桓魋石室墓。
桓魋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司马,属于一方强权人物,宋国国王有时都得听他的。他有个弟弟,叫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在论语中给后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人皆有兄弟,我独无;然后孔子劝他:德不孤,必有邻。这说明司马牛在说这句著名的话的时候,他的长兄司马桓魋已经去世了。
桓魋之所以留传至今,正是因为他和孔子的这层关系。话说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岁。时孔子在卫国,因为和南子的绯闻,同时卫灵公离世,卫国内斗。孔子秉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原则,决定离开。这时,司马牛向他推荐了宋国,说自己的哥哥在那里,一定能照应好,并一再坚持。孔子答应了。
到了宋境,见很多人在制作陶俑,一问,说是为大司马桓魋做殉葬用的东东呢。孔子感慨一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又走了一段,见大批群众在修凿一座巨大的石室墓,已经凿了3年,还未完工。一问,还是桓魋所为。当时的桓魋只有38岁。孔子从此对桓魋产生恶感。
当时宋国国王是宋景公,他一心想收留孔子师徒,委以重任,桓魋眼见自己地位不保,便屡进谗言,最后更派人暗杀孔子。幸好有人提前通告,孔子先走一步,否则后果难料。孔子逃离宋国后说了一句话:天降圣德与予,桓魋能奈我何?
孔子的这句话使桓魋名垂史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