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如何取舍,是处世的一个难题。只取不舍当然不足取,也可以不谈。比较难的是什么取,什么舍。或者说取的标准是什么,舍的准则又是什么。
当然,取舍要有前提,即取的量达到多少,才能有取舍。孩子阶段,什么都舍,早饿死了。一般来说,30岁以前,是以取为主的阶段;30岁以后,在社会上闯荡了四五年,有了一定阅历、资本,可能才可以做取舍。当然,这个也要因人而宜。有人大器晚成,可能取的时间与常人就不一样。
这里姑且以常人为基础,30岁左右开始做取舍。
那么,取什么?怎么取舍?
左宗棠有句话,是很不错的参考。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是左宗棠题于无锡梅园的诗句,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真谛,也说明了取舍的准则。
左宗棠的话,我的理解是明确了指出标准、追求要高,也就是精神追求不能过低、过俗,但与此同时,物质与现实效果上,不能过于苛刻。这对于定取舍,是很不错的指导。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