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中国银行业的创新表率?

(2012-12-25 11:06:51)
标签:

银行

民生银行

董文标

财经

杂谈

分类: 财经评论

     在中国银行业,谈论创新的银行很多,进行创新的银行家也不少,不过真正通过创新致胜的,论银行,是民生银行;而论银行家,则是董文标。

    民生银行是通过接连不断的创新,通过“高效益、高增长、低风险”的成长模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试验田的。而民生银行两高一低的成长模式的创造者,民生银行的真正领导者,就是董文标。

    经过十七年的发展,民生银行的总资产从成立之初的不到100亿元增长到2012年10月末的26000多亿元,股东权益从最初的13.8亿元增长到1500多亿元。按照一级资本计算,民生银行已经进入全球银行业百强,排名第62位。

    民生银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十七年来持续的改革创新。十七年来,民生银行在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组织模式、产品服务、商业模式、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创新都开了国内银行业的先河。

 

   从公司治理看民生银行的创新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体制创新与激励机制。

   民生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这“三会一层”的职责和分工,董事会聘请了独立董事,初步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的架构。近年来民生银行在完善董事会治理方面更是进行了“董事会决策性会议与非决策性会议分开”、“独立董事上班制度”等创新,强化了董事会在全行战略和经营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

   在激励机制创新方面,民生银行从1999年起先后推出了“利润工资率”和“利润费用率”的“两率”考核制度、等级支行制度、金牌客户经理制度等,充分发挥了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激励到位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前台营销人员业务拓展和利润创造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民生银行通过在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上的创新获得了成功,有力的证明了民营企业能够办出好银行。

   从风险管理看民生银行的创新

   这方面的主要价值是独立授信评审体制。

   民生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首家推出独立授信评审体制。在世纪之交,巨额不良贷款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海内外很多人士都悲观的认为:中国银行业根本不可能打破巨额不良资产的魔咒。

   但是民生银行做到了。2002年,民生银行推行授信评审体制创新,在北京、上海、广州派出由总行直管的信贷评审专员办公室,总行派驻信贷审查专员负责主持分行贷审会,分行行长退出审贷委员会;总行层面,行领导也退出审贷委员会,在中国银行业率先迈出了授信评审独立化、专业化的关键一步。

   授信评审独立化、专业化的效果立竿见影。2002年末,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一举下降到2.04%,此后一直保持在低于1.5%的水平,率先在资产质量上达到了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

   民生银行用自身的创新行动证明了,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能够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

   从管理体制看民生银行的创新

   这方面的创新在业务大集中与事业部制改革。

   民生银行推行了公司业务集中经营和事业部制改革。2005年,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民生银行意识到,只有提高客户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改变同质化现象,才能应对利率市场化和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挑战。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需要管理体制创新,改变中国银行业传统的总—分—支行的块状管理体制,对公司业务实行集中经营,打造专业团队,并对高风险的公司业务采用事业部制。

   2005年下半年,民生银行决定实行公司业务的集中经营,把支行的公司业务全部上收到分行。在中国银行业,这是一个创举。

   改革从2006年初开始,短短的半年时间,把246个支行的公司业务上收到分行的176个行业金融部,支行不再从事公司金融业务,初步形成了行业规划、市场定位、专业化团队、专业化营销和专业化评审。

   在此基础上,2007年7月,民生银行决定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这是民生银行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创新,在中国银行业是一个“吃螃蟹”之举。

   2007年9月,民生银行四家产品金融事业部挂牌成立;2008年初,四家行业金融事业部挂牌成立,把四个高风险行业的公司业务由总—分—支行“三级经营、三级管理”的体制变为事业部“一级经营、一级管理”的体制。

   对于民生银行的事业部改革,业界有各种说法和评论。就民生银行自身而言,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选择事业部制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时机把握是准确的,事业部制在中国银行业可以行得通。2008年,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和相关行业的大起大落,民生银行各事业部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2009年,民生银行各事业部专业化服务能力大大提升,贷款定价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各事业部综合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中间业务发展迅速,成为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最主要贡献者,也成为“做民营企业的银行”战略的主要实施者。

   从商业模式看民生银行的创新

   这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小微金融。

   民生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进行了成功创新。2008年下半年,民生银行决心进军全国3800万户小微企业。董文标反复强调,这是民生银行的广阔蓝海,鼓励基层分支行大胆实践,果断创新经营。

   民生银行在2009年2月推出了小微贷款产品——商贷通,为单笔贷款500万元以下、平均贷款100万元左右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为了避免走上80年代中国银行业经历过的小微企业贷款违约风险高、人工成本高的老路,民生银行在小微金融商业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在避免高风险方面,依据大数定律的原则确定贷款违约率,依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进行贷款定价;

   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采取“规划先行、批量营销、标准作业”的原则,实现了零售业务批发做,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同时,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集中经营和事业部改革之后,支行不再从事公司业务,成为零售业务平台,为“商户进支行、商户进柜台”的小微金融运作模式提供了操作基础。

  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不到两年的时间,商贷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500亿元,不良贷款率还不到千分之一;贷款户达到10万户,支持了50万人的就业,实现了自身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

   更重要的是,民生银行已经把“做小微企业的银行”作为三大战略定位之一,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小微金融服务将成为民生银行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

 

    董文标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民生银行创新并非突发奇想之举,而是民生银行的理念和民生银行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家没有政府背景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唯有通过持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董文标有个著名的创新理念,“提前十年想、提前五年做”,要求民生银行管理者要未雨绸缪主动创新。

    如果潜心研究民生银行的创新,还会发现,民生银行的创新,是基于中国国情和银行业现实,从来不是对“国际最佳模式”的照搬,努力做到既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又紧密结合了中国实际。在董文标看来,这才是保证十七年来民生银行的一系列重大创新能够成功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