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孔子:老兄,好久不见,你可好?
老子:客气,客气,孔兄好。
孔子:你的“上善若水”四个字,据说是目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四个字,老兄怎么看?
老子:孔兄过讲了了。我是对水情有独钟,能有人对水之道感兴趣,是我之幸也。
不过,孔兄对水也一往情深,不然,也不会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说辞了。
孔子:我那个不值一提。
我想请教老兄,如何理解善与水的关系。是水天生有善性?还是善与水有相通的善性?
老子:这很像是个哲学命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
简言之,善与水都在流动、运动中完成自我升华,这一点是共同的。不动,不传播,善是死的,个人的,小范围的,也不会有影响。水也一样。水有清浊、黑白之分,长期不流动,再清的水也会浊,再白的水也可能变黑,但通过流动。
孔子:你说的运动或流动,有方向性吗?
老子:这是个问题。水的流动,常规状态下是由高就低,选择软性,回避过硬的地段或障碍。如果说水流动有方向,那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吧。
孔子:善也有从高向低的特性吧?
老子:善首先是流动的,没有施善与受善的过程,善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硬要说善的方向性,一般也是处境好的,向处境差或苦的施的过程,与水的由高处向低处流有相似处。
孔子:有些施善者本身,也未见得比受善者好。
老子:这是存在的,尤其从特质角度看,更是这样。不过,换成精神角度看,施善者往往要比受善者要强大、丰富得多。
孔子:老兄一席话,多读十年书。
老子:哪里哪里。孔兄的“不舍昼夜”,还真让我视野大开呐。
孔子:老兄何出此言?
老子:不舍昼夜,把善与水的特性,从时空角度阐释得淋漓尽致。上善若水的价值,是在长期的运动中实现的。没有长度的善,有价值,但不具备恒久价值。同样,不能穿越时空的水,要么是死水,要么是私水。死水与私水,都是没有公共价值,也是乏善可陈的。因此,上善若水的前提,应该是不舍昼夜。
孔子:老兄这么说,让孔某又多读了几年书呐。
老子:呵呵,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