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公司在华社会责任报告(引言)-绿海研究7-1
(2009-07-20 12:45:31)
标签:
绿海研究汽车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商业 |
分类: 财经评论 |
在众多的行业当中,汽车业(或者说更广义的交通运输业)因为生产运作、产品使用等涉及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环境变化、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占据了格外重要的地位,对于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这已经为近百年的历史所证实。 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汽车历经了百年的演变,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特别是在包括中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正飞速地改变着城市面貌和大众的生活形态。 但是,代表了现代文明和高水准生活的汽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的负面效应。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导致了人身伤亡,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成为许多疾病的诱因,保有量的不断增多导致交通日渐拥堵,不断拓宽的道路和新增停车场则挤占了城市越来越少的空地。比如,上海1990年道路占用土地仅有18平方公里,2005年已经猛增至209平方公里,该市的行政总面积仅为6340.5平方公里(WBCSD,2009)。 另一方面,高油价时代已经到来,气候变化危机正在临近,现有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变得不可持续,人类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正在迎来一场影响深远的低碳转型。迪拜银行的报告称,2010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将增长到9200万桶,2030年将达到1.39亿桶;预计汽车将是燃料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占石油消费总增长量的60%。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研究表明,交通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占据了大气中全部温室气体总量的14%。(WBCSD,2007)对汽车公司来说,在给人们不断提供更舒适、高性能的交通工具的同时,不能不面临公众对于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担忧,以及由此担忧引发的追根溯源,他们正不断直接面对越来越多的舆论质疑和责任要求。
高油耗、高排放的产品面临着被消费者不断抛弃的前景,更为严格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将迫使厂商加快进行产品组合革新,更高安全系数、更加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汽车被生产出来,汽车界的传统竞争规则正在发生剧烈的改变。作为具有巨大环境、社会影响的行业,它正在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组织调整来尽量减少产业运作的负外部效应。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着产业自身是否拥有一个更长的生命周期;对于整个地球而言,汽车将关乎人类能否获得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为了这个更美好的未来,汽车业的社会责任,首先应当被置于一个更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中来考量;其次是从科技、市场的维度来实现商业与社会的融合;第三,从人的需求、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推动可持续责任文化的发展。 汽车业是少数几个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时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部门。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价值网络;它的产品制造和使用整个过程的若干环节又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因此,汽车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概况起来,包括涉及面广大、影响人群广泛、影响程度深入、技术属性突出、商业关联显著等六个特点。 辐射范围广大,汽车产业的辐射面和影响范围很大。在汽车整个的生命周期中,从设计、原材料到生产、配送到使用、后续服务到回收与循环利用,涉及几十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潜在的影响。 涉及人群众多,一方面是指汽车产业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密切,影响到各类利益主体,或者说是排除了非人格的利益相关者很多,不仅包括股东、消费者、员工,也包括产业链的上下游、替代性行业部门;不仅包括行业协会、政府部门、还包括空间广泛的社区和NGO组织、传媒等等;汽车所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和更广大的潜在影响人群还在不断增加,比如道路上的非机动车和行人。 影响程度深入,汽车的使用过程所产生的安全隐患、空气污染直接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汽车产业兴衰对相关产业的繁荣与经济整体的增长更是直接而巨大。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总量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人类活动中的交通运输部门。 技术属性突出,汽车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涉及安全、节能、排放等相关领域,往往带有高技术的特点,特别是正在兴起的混合动力技术、被动安全防护技术、替代能源技术等方面,都是目前最前沿的新兴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汽车业社会责任具有很强的技术特性,或者说在技术驱动下其形式和内涵会发展变化。 商业关联显著,汽车业属于环境敏感度较高的产业。与石油、化工等行业类似,突破性技术、创新性产品和供应链管理,往往能促进企业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并获取可观的经济回报。丰田的普锐斯在世界范围内的畅销正是这方面的显著例证。目前较之其他行业,汽车的消费正在形成一股绿色化趋势,这也成为新一轮汽车产业格局调整的内在动因。 基于上述的六个特点,本报告将系统总结跨国汽车公司在华社会责任的主要策略与特色实践。报告将提出汽车产业的利益相关方战略框架,全面梳理汽车业社会责任的焦点问题单子,尝试建构全方位的衡量跨国车企责任表现的指标体系,并就社会责任的中国语境、战略性公益活动、新能源技术等一系列焦点话题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