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客题目,源自《长江日报》对我的采访,由头则围绕我的新书《水浒潜规则》。
在电话采访,这家报社的记者李佳问我,在公开出版的水浒传读物,“潜规则”话题已经不少,这在网站都有显现。为何你的书名还要用“潜规则”?
我只好实话实说,这个书名更多是出版社方面的意思,在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最终没有反对。我原本希望的书名是“占位”或“搏位”,出版社方面最终没有采纳。
不过,我也说到,原来确实不知有这么多的作者在借潜规则炒作水浒心得,否则我会坚持我的意见。
出版社怎么会想到用“潜规则”做书名?除了吴思先生已经将“潜规则”弄成新千年以来汉语最具影响力词语之一外,我想是缘于我的水浒传文章“谁是水浒潜规则的最大牺牲品”。这篇目文章在博客上刊登后,反响很不错。而我的水浒传新书的写作角度,是从草根族与小组织成长角度,探讨草根族的自我发展方式、智慧,研究小组织的壮大技艺,确实也避不开潜规则一类的话题。毕竟,在一个像梁山这样的黑社会组织中,因为众多英雄来自不同的地方、山头,潜规则是难免的。比如,山头间黑吃黑现象虽然没明确写,但却是显而易见的现象,否则,鲁智深一招呼,怎么史进的二龙山就加入梁山了?此外,像诱骗徐宁加入梁山,使用的手段就是偷取其祖传宝物,随后又绑架其家人,你说徐宁算不算被潜规则上梁山的?类似的事情,在梁山比比皆是。
即使如此,我内心多少不是有些抵抗、犹豫。坦率说,我的这本书出版是2009年,这时要搭潜规则这个话题的班车,来得有些晚了。早两三年,主流媒体都在热议,而到了2009年,可能读者们已经不太关心这个话题了。
不过,因为细节上的推敲,这本书出版一拖再拖,以至我的一些朋友都表现出不耐烦,认为我是在忽悠他们。让我感觉做人很被动。
不过,事情有不好的一面,就会有好的一面。因为记者的提醒,我倒想试试到底是谁在利用“潜规则”话题炒作水浒传。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至少有四五本水浒传方面的书,扯上了“潜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当当网竟然在卖吴思先生的《潜规则》,我这才知道这本书解禁并在2009年2月份出版发行了。而我这本《水浒潜规则》,推来推去,巧在2009年3月底才出版,竟然鬼使神差般搭上了这班车。
我哑然,然后笑了。
谁是梁山潜规则的牺牲品?
兄弟我叫宋江9
《水浒潜规则》,金城出版社,2009年3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