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倪萍的一次不合时宜的提案,可能让她身陷“山寨”争议的漩涡,甚至可能葬送她在去年春夏以来建立的良好口碑形象。
来自新京报的报道说,3月3日,政协委员倪萍表示应从法律上和行政上采取手段,立法封杀“山寨现象”,同时从舆论上给予制止。
倪萍的话音刚落地,反对的声音就鹊起。
坦率说,我不认为倪萍的提案有什么好,也不认为它有什么不好。我也不认为批评倪萍者对倪萍抱有什么偏见。山寨问题,其实是个宽容与包容问题,如果“百家讲坛”与“春晚”不是门槛过高,人气过旺,任你再有本事,也是山寨不起来的。也就是说,山寨是对不允许正规表现的地下力量的自我表现,仅此而已。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时代,将山寨这样的现象作为政协委员或者人大代表的提案,固然说明提案者的与时俱进,但也暴露了两会代表、委员的整体过于主流,过于正统,甚至分不清什么应该提案,什么慎重提案。
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倪萍的意思。事实上,在2008年5。12地震后倪萍的慷慨举措,让我们不仅重新认识了那个经常有些土气的倪萍,甚至刷新了社会上对央视主持人的一些误解,甚至改变了娱乐圈的社会形象。以至于最近网上炒作她与导演杨亚洲的关系时,有很多人力挺倪萍。即使是跟贴批评者,也远不是对一般娱乐圈中人用语之恶毒、脏污,理解、支持、同情占绝大多数。这充分说明,批评者是对倪萍包容与宽容的。而越是这样,越说明倪萍此举有欠斟酌。
泼出去的水,自然是收不回来了。建议倪萍认真想想山寨文化产生的背景,在两会后或者对山寨或保持沉默,或仅限于文化层面谈论,而不是从立法角度对待山寨现象。随着山寨现象讨论的深入,对山寨不适当的言论,可能抵销网友此前对她的尊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