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杭州六和寺的僧钟响了,仿佛天籁般的诵经声,抚慰着征打方腊的水浒英雄们伤亡的心。
在与关胜一起向主副帅汇报完马军伤损与幸存者后,马军二帅林冲赶到了步军二帅武松的房间。几天前,因为方腊国师包天定的飞刀突袭,行者武松失去了一只胳膊。
步军一哥鲁智深也在武松房间探视,于是,三人海阔天空般聊了起来。
说着说着,武松突然冒出一句:咱梁山好汉个个是高人、异人,依两位哥哥看,谁是第一高人?
林冲、鲁智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陷于沉思。
终是鲁智深语快:那当然是吴用军师了。梁山大事小情,哪个不是他先料定,然后定计搞定的。
武松:说军师是第一聪明人,我举双手。说他是第一高人嘛。。。。。。
林冲:看样子二郎心中有定见吧。
武松:我心目中还真有一个,那就是智深哥哥。
林冲:此话怎讲?
武松:论经历,由俗入僧,居然做到与梁山齐名的山头老大;论功绩,救过扶持梁山两代天王的林教头,捉住过方腊;讲大局,放弃二龙山寨主不做,情愿归入梁山;识大体,以哥哥的江湖人望与能力,在梁山本可以做更高位置,但哥哥却情愿做个步军头领。
有上述四点,难道不足以称为水泊梁山第一高人?
林冲:二郎果然好见识!来,浮一大白!
鲁智深:二郎一向敬重洒家,这个洒家心知肚明,外加感激。毕竟,这是打虎二郎的评价。论结交,洒家与教头最早,私交也最深。但说心心相印,不怕教头笑话,还真是二郎。还有史进,当然他是小弟弟。你们三人,算是洒家在梁山的真正知己兄弟。
不过说实话,论不争功,洒家在梁山可能是唯一与教头比比的人。以教头对梁山的不世之功,居然甘愿做马军第二头领,这得多高的见识才能做得到啊。
林冲:哥哥此言差矣。居关胜后,不是我的高明,那是公明哥哥的高明,我只是大势所趋,顺水行舟而已。
说起梁山高人,我倒是觉得,公孙一清先生,让我佩服得紧。
武松:何以言之?
林冲:公孙胜是随晁天王、吴用等人上梁山的。当时王伦不肯,是我杀了王伦,众人拥戴晁盖为天王的。
鲁智深:教头这一刀,开了水泊梁山的新天地。
武松:地球人都这么评论的。
林冲:在杀王伦的前一夜,我与吴用有过长谈。因为滋体事大,确实谈了很多人,其中,就有公孙胜。
据吴用介绍,他们8个人抢生辰冈,真正说起主意来,来自公孙胜。尽管刘唐也到晁盖庄上报了信,但语焉不详,路线也不清楚。公孙胜不仅说清楚生辰冈是怎么回事,送的时间、路线,包括沿路的特殊状况,公孙胜都说清楚了。那之后才有吴用定计,智取生辰冈。
鲁智深:嗯,看来公孙一清确实不凡。一套财富,找托塔天王谋事,然后上梁山,金钱,人事,退路,都料清楚了。起点高啊!
武松:林兄是因此力保公孙先生做第三大王的?
林冲:然也!我后来与公孙先生有过短暂接触,深觉其人有过人处。不似林某,只是武夫一个。
武松:既如此,为什么公明哥哥上山后,公孙先生却告退回家了?
林冲:依林某看,那也是公孙先生的高明之处。
鲁智深:教头是说公孙先生深谙进退之道吧。
公孙胜与晁盖天王关系深,那是梁山公开的秘密。在宋江天王上山之后,以公孙先生之智,肯定一眼就望出端倪。如何在现在的天王与未来的天王之间取得平衡,既不能让晁天王说不是,又让宋天王觉得自己很重要,是当时的公孙先生要处理的。
林冲:公孙先生决定以退为进。你看,在宋江正式加入后,即回家迎取父亲,宋太公到梁山三天后,公孙先生趁机说,他也要回家看视一下母亲。
其实,公孙先生这次探亲,是虚以委蛇,趁机真的回家了。如果宋天王需要,自会沠人去请他回来;如果不需要,他也不失体面,也算是参与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这个时机的把握,火候的拿捏,真的恰到好处,早不成,晚了也不成。
武松:接下来是为救柴进,众英雄去高唐州,结果不堪知府高廉的飞沙走石。
林冲:关键时候,吴用军师建议还是请公孙先生,这才有戴宗、李逵二请公孙胜。(第一次是戴宗、杨林,没找到。)
鲁智深:换了李逵,就请到了,看来特殊人要用到特殊地方。
林冲:这就是宋天王的高明与识人处。其实,一是这次去请的人,是宋江哥哥的心腹,还有,第二次去请,公孙先生肯定会出山的。两次请,既表明了宋天王的诚意,也给足了公孙先生面子。
鲁智深:他的本意,就不是金盆洗手,只是想试试宋公明的态度。不然,谁去也请不回来,就算杀他老娘,也请不出来。
林冲:对。其实,公明哥哥之于公孙先生,包括军师,是很默契的。梁山政治,其实就在他们三人的股掌中,所以,公孙先生一定得请回来。
武松:嗯。后来英雄大排名,就是公孙先生施法术,请得石碣文,我等的名号,居然都在上面。果然做得好局。
鲁智深:真是想得出!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英雄又何尝能过名利关?得公孙先生之助,梁山英雄排名以天命注定形式确立,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林冲:又何尝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那么多山头,那么多英雄,排序是个大难题啊!
武松:我对公孙先生,没有两位兄长那么深刻的认识。倒是他的归去方式,让我大开眼界。大功告成,完身而退,依旧是潇洒道人,回蓟州继续炼道。进得红尘来,跳得红尘去,确实不失高人风范。
林冲:至少林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鲁智深:洒家与他,道不同,但相谋相处过。纵观公孙先生在梁山的所作所为,行云流水般,确实是得道高人。评他为水浒第一高人,洒家服。
武松:两位哥哥都如此,武二也服了。
林冲:来,浮一大白,为公孙胜先生!
在林冲、鲁智深、武松的祝福声中,公孙胜正悠悠地走在回蓟州的路上。
作者相关水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