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水浒权谋宋江晁盖四大名著 |
分类: 歪批水浒 |
更为有意思的是,每次说这四个字后,水泊梁山都发生一次惊人的变化:第一次是梁山老大即将更替,宋江事实上取代晁盖在梁山当家作主;第二次则是个体英雄事迹演绎完毕,梁山事业直上顶峰,然后由盛转衰。也就是说,“斩讫报来”预示着一个黑社会组织的巨大改变。
不至于吧?不就是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四个字吗?不就是杀完人,一定回来报告嘛,太不至于了。
对梁山这样的强盗团伙来说,杀人跟切菜没有区别,不杀人还算是强盗团伙?不过话得说回来,强盗团伙杀人,更多是对外部的敌人或者弱者而言。真的对内部,对自己人,饶是强盗集团也不能随便动家伙,更不敢滥杀。毕竟,没有非常过硬的理由杀人,既会影响组织的战斗力,更容易毁招牌。再好的好汉,你把刀架在他脖子上次数多了,也要心中生变的。
水泊梁山是个有一定规模的强盗团伙,不管各位英雄加入前的来路如何,家 境如何,分配原则讲究的是论枰分金银,享受原则讲究的是大碗喝酒吃肉,信奉原则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意气自相投。尤其是在宋江加入之后,梁山由过去的十几个头领,迅速变成近三十个头领,不仅人气大增,加上四方豪杰奔走相告,投奔者日众,水泊梁山迅速超过了二龙山、九华山、桃花山等山头,成为最大的强盗团伙。
一个组织或团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强大,一定有其特殊的生存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山不论在组织形式上,还是行为方式上,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或者正在形成特殊的竞争力。这个特殊的竞争力之中,就包括不滥杀滥抢。像宋江在江州报黄文炳杀陷之仇,但仅限黄文炳一家,连黄文炳的哥哥家都没有动,就是极好的证明。要知道,黄文炳的哥哥家,就在黄文炳的隔壁。城门失火,往往还会殃及池鱼,在隔壁而未受影响,真正执行起来的难度也并不小。
虽然是个有纪律不滥杀滥抢的团伙,但也难免有例外的时候。“斩讫报来”,就是这例外之一。
斩了就斩了,为什么要报上来?简言之,一是说明非是一般杀人,要完整的经过,强调的是斩的重要性;二是有需要发泄的成分,有特别的感情因素,强调的是斩的必要性;第三,也有示众的成份,不乏一儆百的味道,强调的是斩的权威性。
在梁山,至少有两次“斩讫报来”,很值得玩味。第一次发生在第47回,第二次则在出现在第71回。
第47回,说的是拚命三郎石秀(天慧星,第33位)、病关索杨雄(天牢星,第32位)与鼓上蚤时迁(地贼星,第107位)三员好汉,投奔梁山路上,在祝家庄偷吃了庄户的报晓鸡后,惹恼了祝家庄。在时迁被捉后,落荒而逃的石秀与杨雄好不容易投到梁山来时,竟然惹得天王晁盖勃然大怒:
才然说罢,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
晁盖为什么要“斩讫报来”?因为在晁盖看来,石秀、杨雄与时迁的行为,没有施恩于民,没有豪杰的光彩。可见,在晁盖心中,此时已经有了约束好汉行为的基本章法了。违令者斩,纪律严明,这当然没错。曹操的兵踩了农田,曹操还割发代弄呢。当然,晁盖欲斩三人,也自有其醉翁之意。因为自从宋江上梁山后,大大小小的仗都是宋江带头去打,加上宋江带来入伙的人马已经远远超过晁盖过去的班底,如果不择机树树自家的威信,众人已经快忘记谁是水泊梁山的大当家的了。
可是,晁盖还是操之过切。石秀、杨雄与时迁此前不是梁山之人,纵使犯些过错,也不至于问斩,更不能用梁山不成文律法杀两个非梁山的好汉。青红皂白不分,此为一;即使石秀、杨雄与时迁三人偷吃了鸡,把天捅了窟窿,看在英雄投奔的份上,也只有收的份而断无斩的理,你梁山可是信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斩人事小,断了笼络天下英雄的路事大,此为二;即使不想收,也不应该斩,送盘银子打发就可以了,此为三。
有这样三条,晁盖的“斩讫报来”当然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直至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晁盖本人也失去了一次削弱宋江权力,打击宋江威望的机会,更諻论树立个人威信了。
结果,杀人没有成功,不仅让三员好汉倒向宋江阵营,反倒让宋江得以发表如下宏论:
宋江劝住道:“不然。哥哥不听这两位贤弟所说,那个鼓上蚤时迁,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来?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要和俺山寨对敌了。哥哥权且息怒。即日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倒来吹毛求疵,因此正好乘势去拿那。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非是我们生事害他,其实那厮无礼!只是哥哥山寨之主,岂可轻动?小可不才,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若不洗荡得那个村坊,誓不还山。一是不能被这厮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
好像还不止于此。
军师吴用是晁盖年青时的朋友,也是抢劫生辰纲的七杰之一,称得上是晁盖的嫡系加智囊了。在这个时候,吴用可以不说话不表态以示对晁盖的支持,或者既不赞同也不反对两方都不支持。但是,吴用却说:“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
戴宗是吴用的死党,既然吴用已经态度明确,戴宗便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宁可斩了兄弟,不可绝了贤路。”
二大王、军师、总探长都态度如此明确,这“斩讫报来”如何实现得了?晁盖彻底失败。
如果说,第一次不明智的“斩讫报来”,已经预示着晁盖梁山王位正在旁落,梁山天王位的更替只是时间问题,那么,第二次“斩讫报来”,则预演了着梁山悲剧。
这是第71回,众好汉排定108个座次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的事,主人翁则是宋公明大哥。
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乐和唱曲,燕青弹筝,各取其乐。不觉日暮,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著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道是:
注意,不给宋江面子的,是武松与李逵两个人,但宋江只要李逵“斩讫报来”,而没针对武松。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不究,但惹得宋江要“斩讫报来”的,却是他的“招安理想”遭到两员大将的当众践踏,而时间则是宋天王安排完108人座次之后的中秋。当时,宋江是准备借机向众属下畅谈他的政治抱负,接受国家招安,重返光宗耀祖之路的。
因此,与第47回一样,这次“斩讫报来”也没有实现。
再说,一旦真的把英雄们杀了,宋江也快成了光杆司令,也就没有了与宋王朝讨价还价的底牌,谁还招他黑宋江的安?一想到这层,宋江马上说:“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早是得众兄弟谏救了。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因此泪下。”
尽管如此,与武松心意相通的鲁智深,还是不能认同宋天王的金口玉言:“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杀怎得乾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当然,这些话不止是鲁智深个人声援武松,也是梁山众多好汉的心声,结果,“当日饮酒,终不畅怀,席散各回本寨。”
此后,梁山英雄的酣畅日子再没有出现过。尽管有过两胜童贯三败高俅等的开心时刻,但招安与谢幕,已经成了梁山团伙的主旋律。
更多精彩文章:
谁是水浒第一高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43ab01007z6f.html
皇帝的女人动心的浪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43ab01007qpd.html
水浒中唯一展示武功的高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43ab01007nmq.html
林冲休妻与杨雄杀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43ab01007hen.html
林冲为何做不成老大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43ab01007gdb.html
水浒里的五次婚外情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43ab01007lpq.html
谁是水浒里唯一展示武功的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43ab01007nmq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