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高二了,前两天我听了一场今年考上清华的两位学生的家长分享教育经验的座谈,进一步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在这个与三十年前完全不同的时代,要想在高考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获胜,一个家庭大致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家长具有超前的竞争意识,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手为其十年后的高考做准备,以便将孩子高考的压力分散到小学和初中的九年中,而不是积聚在最后的高中三年。比如,在孩子上小学时间比较多的时候就让孩子努力学习英语,到初中时使英语水平基本达到高中水平,这样上了高中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英语之外的科目上了。
 
   
 二、孩子有很高的学习天份,认同家长的教育理念并能自觉主动的学习。这两家的孩子参加过全国的数学和物理竞赛,都是智商很高和学习习惯非常好的孩子,这使得他们在优秀的学习成绩的回馈中激发了很强的学习主动性。
 
   
 三、家长有很高的情商,努力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比如,在高三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他们不会继续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会去找一些小笑话在吃饭时给孩子讲,让孩子放松。如果因意见不一致和孩子发生了争执,都会在当晚睡觉前和解,不会让孩子将不好的情绪带到第二天。
 
   
 四、家长在高考前做了充分的报考信息搜集工作。他们会从各个渠道搜寻孩子可能填报的大学和专业的信息,甚至连各个专业的保研率等信息都不漏掉。一位家长将录取分数线为630分至700分的、适合孩子报考的所有学校和专业都列了出来,告诉孩子,上这其中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很好的。这给孩子吃了“定心丸”,减轻了非上北大清华不可的压力,使得孩子可以轻松应战,在考场上稳定甚至是超长发挥。
 
   
 听了这两位家长的分享,我想,在这个知识大爆炸、内卷严重的时代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的家长真的不是一般的家长!他们不仅有聪慧严谨的头脑,明晰理性的规划,还有沉着稳定的情绪和与青春期子女融洽相处的智慧。
 
 
   
 当今社会,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最终能实现这个愿望的又有多少呢?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个时代,家长的素质和理念、孩子的智商和天分(即上面写的前两个条件)是决定孩子是否能考上顶级大学的主要因素。
 
   
 反观一下自己的家庭,坦率地说,并没有具备这两个条件。首先,我们缺乏竞争意识,在孩子小时只想给她一个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快乐的童年,在很多孩子学习奥数和英语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她报任何一个学习辅导班,而是为了让她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给她报了钢琴、乒乓球和画画班,并让她阅读了很多书籍。孩子的童年很快乐,但现在想想,小学有那么多时间,若是每周让她学两、三个小时的英语,上初中前使英语达到一定水平,肯定会给中学分担一些压力。
 
   
 智商和天分方面,孩子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上了初中后理科偏弱,高中后物理和化学就比较吃力了,从此可看出她的智商不算高。对于此,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自己高中阶段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就不是很好,感觉自己天生不是学理科的料,看来我将这一点遗传给了孩子,对于此,我要微笑着接纳。
 
   
 目前孩子也没有在其它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也许她将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也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轨迹。或者,她会在什么时候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之陶醉为之痴迷,做出让自己骄傲的东西。无论如何,只要她平安健康、人格健全,有责任有担当,有获得快乐和抚平创伤的能力,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这也是我们育儿的初衷和这些年所努力追求的。
 
   
 想到这些,我便也不再焦虑和后悔,毕竟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毕竟至少,我们给了她一个快乐的童年。虽然在高考这场人生重要的战斗中我们没有占据先天的优势,但我们可以尽力具备后两个条件,即在孩子关键的阶段抱有平和乐观的心态和温柔晴暖的力量,做好高考志愿填报前的收集工作,给孩子做好后勤、托好底,让她劲头十足地学习、充满信心地应战。至于最后的结果,就由老天来决定吧。

(2022年9月,家中的高原玫瑰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