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生健康生活杂谈 |
分类: 行医手记 |
昨天是端午节,以过节的名义参加了一个眼科医生文化沙龙,主办单位是北京相当有名气的私立眼科医院,地点则选在郊外一个生态公园。这里同时还有一个健康管理中心,装修装饰上显示着经营者的品位和修养:等候体检的人或有中式座椅,或有现代艺术风格的不规则形木凳可以歇脚,也可以浏览墙上大大小小不同风格的油画,喜欢的不妨拍下银两据为己有,因为这里还是一个画廊。
下午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诸多眼科界的专家、学人将视野转离那小小的眼球,用丰富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生活的一面,有的对明清家具喜爱揣摩甚至自行设计加工,有的对古典音乐如醉如痴用音乐图画来表达人生体会,有的对中国古典哲学造诣非浅借老子之言阐述我们的视觉体验,也有的在逻辑推理上思维奔逸企图将我们的日常生活用数字来代替。屋外艳阳满天,室内乐音渺渺。大家这才意识到生活中的我们原本是有血有肉有欢有笑的。医生在世人面前被描成了铁板一块的大白狼,实在不是我们的错,这里面有媒体舆论制度诸多问题;但实在也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在看病的时候有时会忽略我们面对的是人,因此病人同样会忽略给他看病的也是人,而不只是一件白大衣。
医生自己首先应当是热爱生活、热爱健康、热爱生命的。昨天听得的涛声之二便是对健康的追求。相信每一个医生都知道保持健康的重要,每一个医生每天的工作中都在向病人讲述如何健康生活,但是有多少医生自己在真正的身体力行中呢?我们是不是以各种理由来推脱锻炼的机会呢?——“太忙了,要做课题”;“不行,我得去接孩子”;“今天手术太累了,不想动了”;“没时间,晚上有饭局”……日子一天天过去,肚子一天天长起来,最终长到医生变成病人的那一天。
那句话其实说得真是不错:求医不如求自己。我一直以为医生的工作都属亡羊补牢之列。趁羊还没丢,趁我们的肚子还没长起来(长起来了赶紧动手也还来得及),抽时间管理一下自己的健康问题: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医生往往过于追求完美,造成A型性格;
有一点艺术方面的爱好——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
每天有氧运动30-60分钟,包括游泳、跑步、健行、登山、打球等;
学弹一样乐器,手指的训练是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