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搬家感悟 |
分类: 行医手记 |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搬过三次家。
第一次是从Iowa搬到Chicago。那时在Iowa不过只住了6个月,东西不多,家具倒是有全套的。既然是老板出钱,搬家公司出力,索性一股脑统统搬走。折腾了一个多月,整的满脸长疱。不过那时年轻,懵懂无知,坐在搬家公司的大货车——就是电影里那种长长的拉集装箱的大货车——高高的驾驶室里,瞅那身边飞过的小车像脚下的蚂蚁似的,满心的新奇感。那米国司机瞅着我一脸的青春豆感慨,“姑娘啊,你到了大城市可要留神,别让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啊!”我半懂不懂的冲他点头,只当他是一片好心。
在Chicago一住就是三年,第二次搬家就是离开那里回北京。准确的说算不上是搬家,因为能带回家的就是两只箱子,还带限重的。所有装不进箱子的都让我卖了,包括一辆只骑过一次的自行车和一套只用了半年的迷你音响。Moving sale前一晚我大哭了一场,然后擦擦眼泪把所有的出售标签挂好。箱子里塞得满满,却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包括一块塑料浴帘。这块浴帘在机场被安检人员当成可疑物让我开箱检查,一打开箱子便释然。那女警官随便翻翻,问:“你在Chicago住了多久?”“三年。”“三年——都在这里了?”我无语。
最近的一次搬家是一个月前。不是计划之中的,因而相当的仓促,至今大部分箱子还堆放在屋子的一角没有打开也不准备打开。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经意之间已经把北京当作家,因而搬家才会产生漂泊感。就像当年独自走在Chicago街头时,我曾告诉自己别把这里当作家,只当是来旅游的过客,就不会平白的给自己添上那一份孤独。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来来往往都是过客而已。保持这样的平衡心态,可以四处为家:有心有爱的地方就是家,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但是,多半职业关系,让我养成了家里东西要有规有矩摆放的习惯和心理态势;而忙碌的工作,还没有给我足够的时间把新搬到的家慢慢收拾起来,一切还在相对的混乱之中。习惯它,旅行在城市里,living in a 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