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返课堂

(2006-11-15 22:17:27)

    在几百人的大教室上课,是十几年前上大学的事了。再次回到校园,回到位置熟悉却已是翻新了的教室,有一点点新奇。系里的老师大都还是当年教过我们的那一拨,风风火火的高老师依旧是快人快语,当年毕业没多久的小伙儿张老师而今已挺起了将军肚,那曾经幽默风趣的宫老师仍然会逗得课堂里哄然大笑,却已经是满头银发了。当然,还有一辈新人也站在讲台上,认识的不认识的,海归的引进的和土生土长的,包括上一级的和同班的同学。听自己的同学讲课,感觉满有意思,既是学习知识又是学习教学,收获还要更大些。

 

       实验课就完全是新的内容了。本科时候学的那点细胞生化知识,在临床工作用不到,早就已经都还给老师。何况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着,即使记得的那些东西也已经老化陈腐。这重新回炉的当口,既要捡起曾经知道的,又要补给十年中的更新和发展,还真是有一点吃力。好在无需像年少时那样死记生背,这个年龄再来念书的时候已经知道取其所需学以致用的道理。

 

       一边上课做实验,一边感叹人类还真是够伟大的。取样器中那比指甲盖的十分之一还少的一点点液体,在试管里翻过来掉过去的折腾,啥也看不见,竟然就被这些科学家们整明白了核酸啊基因啊啥的,还推出了那一套一套的分子生物学理论来,着实是不简单。学术界里虽然有的是杂草,却正是大量的将终生的兴趣和追求放在真理上的科学家们在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核酸啊基因啊,又咋样呢?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啥关系呢?西医追求着微观的真理。医生,肩负着现实中治病救人的职责,应当是起一个桥梁的作用,将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现实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疾病联系起来。这时,科学家的工作才有了真正的意义,现代生物学技术也才不枉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重返课堂,收获多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慧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