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2024-06-28 17:27:55)
标签:

杂谈

旅游

美食

摄影

自驾

分类: 游记
D31(2023年9月11日)晴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古镇之晨
今天,老知青还要在古镇玩一天,本可睡到自然醒。但老梁我与孟队还是早早起了床前往水师城门外的红军渡凭吊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
清晨,还未完全醒来的古镇安静极了,街上鲜有行人,只有高大厚重的水师城门屹立在阿蓬江畔守护着古镇百姓的幸福与安康。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水师城门
水师城门,古镇地标性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由于濯水古镇是长江以南进入武陵山区的第一个集镇、第一个塘铺、第一个驿站、第一个关隘。所以水师城门便成为驿道、商道、盐道进入古镇的必经通道。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红军渡
出了城门不远,即是“红军渡”,也就是当年的黄泥塘渡口。想当年,该渡口是阿蓬江上两大渡口之一,是两岸交通运输的重要码头。1934年5月,贺龙元帅率红三军在此横渡阿蓬江,奔袭彭水县城。时值春汛,风高浪急。濯水船工不畏艰险,用十七条木船将全军将士安全送达彼岸,赢得战机。从此,便有了“红军渡”。
从红军渡归来,与吕氏姐妹汇合,寻得一处吃早点的所在。小笼包子加稀饭。您猜猜,老知青一行4人花了多少钱?十六大元整。您说,便宜不便宜。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老街入口
早饭后,老知青沿着脚下的青石板路步入古镇老街,随着脚下青石板路的不断延伸,这座古老而神秘,宁静而美丽的古镇,就像一幅川渝地区的民俗长卷,徐徐展现在老知青的眼前。
古镇老街以“五街七巷”布局。南北走向为街,东西走向为巷。即使是初访者也不会在镇中转向,而分不清东南西北。
蜿蜒的街道两旁,木结构的吊脚楼、四合院错落有致,商号、民居、会馆、学堂鳞次栉比。散落其中的“三宫七院”以其悠久绵长的历史向人们讲述着古镇樊、汪、龚、余,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在濯水镇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樊家的锭子(拳头),汪家的银子,龚家的杆子(枪),余家的顶子。"
樊家:据说樊家祖先曾经有一位身手不凡,勇于为贫苦百姓抱打不平,伸张正义的武林高手,深得镇上百姓爱戴。樊家后世子孙均以先祖为榜样,苦练武功,行侠仗义,护家人及一方平安。于是就有了“樊家的锭子”之说。“七院”中的濯河坝讲堂的凉厅是樊家祖屋。
汪家:在濯水近代工商业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引入詹氏徽商在濯水发展后,樊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濯水近代的多数工厂、作坊、商号、运输业都与汪氏家族有关。有产业、有买卖,自然有了“汪家的银子”。汪家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其中佼佼者汪本善为濯水第一个大学生、中科院研究员、有机地球化学家。“七院”中的汪本善旧居、钱庄烟房为汪家产业。
龚家:龚家为镇上拥有枪支最多的大家族,其武装在周边有着很大的影响。“濯河坝袍哥会”(帮会组织)就是以龚家为中心集结、扩张的。袍哥会以此组织之名维持地方秩序,同时也为商队提供保镖,维护古商道的运输安全。有枪就是草头王,“龚家的杆子”并非浪得虚名。龚氏子孙龚沛光,是中国航天遥感器研究和大气污染研究的专家和先行者之一。“七院”中的“龚家抱厅”就是当年袍哥会的聚义厅。
余家:余氏家族通过做生意、开药铺等方式积累财富,荣膺濯水四大家族之一。余家虽然有钱,但仍以“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为荣。由此,便有了“余家的顶子"之说。余家恪守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并告诫子孙要世代学文从医。“七院”中的“八贤堂”、“光顺号”(原为安徽商人所有,后卖给盲人医生余光顺)为余家产业。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美食“马打滚”
漫步古镇,人们在细细品味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同时,还能品尝到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当地食。其中有一道叫“马打滚”的小吃,就连走南闯北的老梁我也是头一回见,头一回吃。作为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氏,“驴打滚”倒是常吃,这“马打滚”为何物,倒要瞧仔细了。
“马打滚”其实就是汤圆的一种独特吃法。吃时,将煮熟的汤圆放入加了白砂糖的黄豆面中滚上几滚,待汤圆由白色变成金黄色,就算大功告成。食之豆香浓郁,香甜软糯,口感丰富,与京城的“驴打滚”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美食“青菜牛肉”
走出古镇老街,又到喂肚子之时。昨晚吃的黔江鸡杂,今个儿就吃“青菜牛肉”。青菜牛肉属黔江煨锅系列,与黔江鸡杂同属濯水名肴。青菜牛肉采用本地黄牛肉和有机青菜作为主食材。据说,这道菜的制作工艺相当繁复,讲究肉的浓香,菜的清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濯水的店家都很实诚,不仅菜烧的好,量还大。与昨晚一样,老知青团了一份80元的二人餐。结果,四个人都险些没吃完。您说便宜不便宜。
吃完午饭,老知青回到酒店美美的睡了一觉(难得的午觉)。直到太阳西斜,老知青方又来到美丽的阿蓬江畔。昨儿,老知青只欣赏到世界第一廊桥在夕阳与夜幕中的倩影。今天,老知青要上桥仔细游览一番。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风雨廊桥
濯水廊桥,又称风雨廊桥,桥长685米,内里宽约5米,高8米,由“濯河怀远”、唐钟长韵”、“彩虹伏波”“蒲花飞龙”四个区段构成。廊桥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濯水风雨廊桥以其精湛的工艺,优美的线条,恢宏的气势充分彰显了我国古典建筑之绝世风华。不愧世界第一风雨廊桥之称号。
风雨廊桥不仅方便了两岸百姓的出行,还为濯水的民众提供了遮风避雨,休闲纳凉的好地方。试想,闲暇无事时,三五好友来到桥上,喝喝茶、下下棋、摆摆龙门阵(四川土语:聊天),是何等惬意的事。
这不,老梁我与几位老友或凭栏小坐,静听江水低吟浅唱;或登高远眺,观小镇古韵悠长;此时,江风微佛,苇草轻摇,芦花漫舞,风雨廊桥已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迎朝阳而出,伴夕阳而归。不知不觉中,老知青已在古镇中徜徉了一天。古风、古韵加美食的古镇给老知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奈,老知青明日就要告别大美重庆,前往湖北,心中多少有点惆怅。
夜深了,小镇静极了。
行程:濯水古镇→濯水古镇
里程:0公里
景点:濯水古镇(5A)
住宿:宜居客栈(标间75元/间)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晨曦中的濯水码头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万寿宫:濯水“三宫”之一,又称江西会馆,当地人称其“戏楼”,是古镇标志性建筑。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戏楼上的木雕极为精细,木雕由戏剧中的古典人物构成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木雕中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充分彰显了木雕艺人精湛的技艺。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二十四孝图与四大美女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夕阳下的风雨廊桥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万天宫:濯水“三宫”之一,又称“江浙会馆”。濯水万天宫实则为川主庙,供奉万天川主李冰。万天宫是一处集川主庙与四川土著会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建筑。可惜的是,老知青去时,万天宫正在修葺,大家只能欣赏到万天宫围墙上精美花纹。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廊桥如巨龙横跨在阿蓬江上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徐廷泽,濯水镇人,老知青儿时因驾机起义,而家喻户晓的原国民党飞行员,1963年6月1日,徐廷泽驾驶美制F—86F喷气式战斗机自台湾飞抵福建龙田机场。并获得2500两黄金的奖励。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风雨廊桥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小桥、流水、人家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光顺号:濯水“七院”之一,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为濯水古镇第一大徽派古建筑。全院三进二天井合院建筑,院内形成一条很长的通道,而且采光很好。该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镇上的一家客栈,后卖给当地盲人医生俞光顺,大院改名叫“光顺号”。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光顺号内的精美木雕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廊桥内部结构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八贤堂:濯水“七院”之一,又称“余家大院”,是古镇中仅次于“光顺号”的第二大民居。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廊桥外风景如画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凉厅:濯河坝讲堂院前跨街而建的门厅。又称“樊家大院”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廊桥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烟房钱庄:濯水“七院”之一。烟房钱庄是濯水古镇早期的一家经营规模较大的信用机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发行钱票,凭票兑换银圆、货币,老百姓称其为“钱店”。濯河坝烟房钱庄发行的钱票被编入多部大学货币学教材,是中国早期钱票的典型。
烟房钱庄为三进两厢三天井布局,三个天井呈倒“品”字形排列。在钱庄建筑中,天井很有讲究,按照“三神放水式”的规定做天井,除采光、通气,也是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之所,讲究“四水归堂”“财不外流”。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廊桥内设有供行人休息的长条座椅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汪本善旧居:濯水“七院”之一。该建筑是中国有机地球化学家汪本善的故居。是古镇上唯一一栋有封火山墙的临江五层吊脚楼,也是唯一一栋站在街面上透过大门和地下通道可以看到江景的建筑,是镇上最高的吊脚楼,故被称为“濯水第一楼”。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水中倩影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龚家抱厅:龚家抱厅是镇上最具建筑空间特色的古民居之一,这种一进一抱厅式的干栏式建筑,刚柔并济,和谐生动。在中国民居中极为罕见。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河坝讲堂:濯水“七院”之一。原为樊家宅第和古镇第一所义学讲堂。濯水樊家在此开设义学,比黔江城最久远的三台书院还早3年,曾有进士和举人出自濯河坝讲堂。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古镇“老街”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道德碑:碑高1米,宽50厘米。道德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已有百多年历史。石碑阴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防火墙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阿蓬江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镇镇政府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眺望水师城门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濯水收费站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唐钟长韵(钟楼):钟楼高26米,分4层。由廊道与钟楼构成,钟楼悬挂仿唐铜钟一口。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有没有点帮会大哥的范儿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帮会大哥秒变账房先生
老知青自驾游(三十、重庆黔江区之濯水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