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秦晋黄河漫游记(五、府谷县 神木县 孤山镇 钓鱼台 二郎山 )

标签:
自驾游神木县钓鱼台二郎山孤山镇 |
分类: 游记 |
D5(2017年10月12日)
晴
佘赛华










1939年仲秋抗日将领何柱国邀请热血志士在此共誓抗日决心,并亲笔为亭额题写“天地正气”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月门牌楼上的楹联由林则徐题写,上联“欲上青天揽明月”下联“更倾东海洗乾坤”,额“锦绣河山”
清晨拉开厚厚的窗帘,温暖的阳光洒满窗前,连日的阴寒天气终于放晴了。天好,心情自然大好。吃罢早餐,老知青们抖擞精神踏上征程,继续探寻黄河两岸的奥秘。
保德最有名的古迹当属黄河岸边的钓鱼台。保德钓鱼台是明末五省总督、保德人氏陈奇瑜被贬官后,为避战乱
于明崇祯17年(1644年)在黄河岸边的绝壁上,开凿、修建的一处集石窟、庙宇、城堡、码头于一身的私家庄园。钓鱼台面临黄河、背靠绝壁、悬空而立。有诗赞曰“轻鲦出水、白鸥矫翼,水石清幽、地势险峻”。而城门之上“天险雄辟”四个大字告诉世人何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及”。

保德钓鱼台
今天,由于黄河改道,钓鱼台上早已无鱼可钓。慕名而来的游客因景区封闭,也只能站在公路边上远眺,而不能近观。正当老几位为不能登上钓鱼台而遗憾之时,钓鱼台下又来了几位游客。攀谈中得知其中一位王姓老哥哥正是即将启动修复“钓鱼台”项目的负责人。据王老哥介绍,有关部门将投巨资修建“钓鱼台”景区,相信不久的将来,钓鱼台的伟岸身姿将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黄河之滨。
告别钓鱼台,老知青们按王老哥的指点跨越府(谷)保(德)黄河大桥进入陕西地界。府谷县位于陕西的最北边,是名副其实的陕北。为了赶路,老知青们未在府谷县停留,只是穿城而过。但没想到的是,城内通向省道、国道的路口都设有2.2米的限高杆,可怜2.3米的大通车处处被阻。就这样七绕八拐,耗费多时,方走出县城,进入通往神木县的公路。
进入主路没多久,忽见路边岔路上出现一座周身布满浮雕的圆形高台。高台上,蓝天下一位英姿飒爽,身披戎装的巾帼英雄仗剑而立。见此景观,孟队连忙将车开进岔路,停在高台之下。
通过高台上的简介,大家才知道此地叫孤山镇,是杨家将中折老太君的故乡,高台名曰“折太君文化广场”,台上那位英姿飒爽的女将正是折老太君年青时的雕像。而高台周身那一幅幅精美的巨型浮雕也正是有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比武招亲”、“百岁挂帅”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对我们这些50后来说是倍感亲切。

在折老太君的故乡,我忽然发现一件既有趣,又长学问的事。在这里,使用、书写折老太君姓氏时所用的“折”字,并非我从小就认识的“佘”字。“折”姓极为为罕见,世人知之者甚少(我
也是回京后查阅资料才知道的)。从唐初至北宋末的数百年间,折氏家族世居府(谷)州,东抗契丹,西御西夏,控扼西北,战功累累,被誉为“折家军”,其名声、地位绝不亚于与之联姻的杨家将。但不知为何,后人知杨家将者众,知折家军者寡。
告别了折老太君,大家继续向我国第一产煤大县——神木县进发,一路之上,我算彻底领教了什么叫第一产煤大县。此时,我们的大通车就像一叶轻舟漂浮在由运煤大卡汇成的钢铁洪流之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百八十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3小时,直到午时我们的大通车才驶进神木县(
现在已撤县改市)。神木县不仅仅是我国第一产煤大县,还是我国最大的兰炭基地、最大的聚氯乙烯基地、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西部最大的浮法玻璃基地、西部最大的电石基地。
午饭,老知青们选择了一家叫大刀拨面的面馆,快点喂饱肚子好继续赶路。没想到这家面馆的面还真好吃。面条粗细均匀、筋道爽滑、不沾不粘、软硬适中,口感与味道均属一流。

神木大刀拨面
吃罢午饭,小憩片刻,孟队驾驶着大通车,沿着穿城而过的窟野河继续向着今天的目的地——陕西佳县前进,车厢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忽然,大家的目光齐刷刷转向窟野河对岸的山脊上。只见此山山势蜿蜒、巍峨险峻。众多的殿、庙、亭、阁,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前后约一公里的山脊之上颇为壮观。仙山名刹岂容错过,老几位当机立断调整行程,拜山礼佛为先。
来到山门前,方知此山名曰“二郎山”,山中庙宇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43年)。民间关于二郎山上二郎神的传说很多,但广为流传的是,随李冰父子在四川都江堰治水的两位侍郎,合称为二郎。二郎是擒龙治水的英雄,消灾除病的神灵,能安四方,护边睡,解民苦,助中兴。为此,二郎山庙建在神木县城西峰、窟野河边,同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建造,经历代修补完善的。
大家走进山门,沿着陡峭的山路拾级而上,穿幽洞,过断桥、登陡坡,观二郎山的险、峻、奇。山野间,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庙宇、亭阁依次排开,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穿行其间,拜菩萨、读碑文、赏壁画,品佛、道、儒三教之精髓。
攀上二郎山的最后一座庙宇——山神庙,回首俯瞰来路两侧的悬崖陡壁,不禁心有余悸。极目远眺生机蓬勃的县城全貌,又不禁心潮澎湃。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登山之始所见到的一副楹联“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寓意。
等老几位从山上下来,已是黄昏时分,看来今天只能在神木安歇了。
安排好住宿,大家又开始寻摸好吃的。在旅店老板的指引下,老知青们来到一家叫“妈妈菜馆”的餐厅。大家点了餐厅的招牌菜,同时也是神木的特色菜——大烩菜。陕北大烩菜的食材有点像东北的乱炖,猪肉、粉条、土豆子,但味道绝对是各有千秋。神木大烩菜又有君子菜之称,孔子《论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烩菜集不同食材于一锅,文火慢炖,各种食材的味道融于一体,不仅形成了独特的神木味道,还将“君子和而不同”演绎得淋漓尽致。

晚饭后,哥几个来到窟野河边漫步消食(吃多了)。夜幕下,二郎山灯火闪烁,窟野河水波粼粼,山水互映,宛若仙境。
夜深了,阵阵秋风已让老知青们感到有些倦意,奔波了一天,还是早早休息吧。
行程:保德县(山西)-府谷县(陕西)-神木县(陕西)
里程:127公里
住宿:凯升宾馆
景点:钓鱼台、折太君文化广场、二郎山

神木县

保德县

府谷县



老知青与重修钓鱼台负责人合影



神木县城全景




神木二郎山又称驼峰山

二道山门



上图:明代砖雕照壁“九龙戏水图”,您数数是不是九条龙

壁画与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