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齐观:喊迟早到拉萨北京,只是印度的固定动作而已
(2011-10-27 16:08:01)
标签:
廖惠莲廖某最后一课印度斯坦时报子弟学校财经 |
视频版地址
:http://v.pptv.com/show/AqNicicWXLO3ncWsI.html
日前在网络上流传着一段名为《实拍打工子弟学校的最后一课全班哭声一片》的视频,描述了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之前,课堂上和校园里发生的一切。在这不同寻常的最后一课上,女教师哽咽着对学生说道“在这个校园里,留下我们很多的欢笑,我们对这个校园有很深厚的感情,老师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愿你们用快乐的笑容去学习去生活,不管你走向哪里一定要自信和乐观,努力。”而此时,全班已经哭声一片,课堂上出现了都德《最后一课》里的场景,有些学生已经开始默默收拾课本和书包。这就是24所被取消的打工子弟小学之一,东坝实验学校,但学校在被取缔之后却“顶风”开学。2个多月过去,21日,校方终究没能顶住压力,在期中考试前被迫关停。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课,就将被分流到其他小学。但学校在被取缔之后却“顶风”开学。2个多月过去,21日,校方终究没能顶住压力,在期中考试前被迫关停。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课,就将被分流到其他小学。有关部门取缔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或许有他的道理,但在取缔这些学校之前,是否也考虑过这些学校形成的缘由,为什么他们觉得不合理的学校却办得红红火火?这只能说明打工子女需要这样的学校。在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来取代打工子弟小学的同时,请先善待它,善待外来打工者的孩子,他们也有学习的权利。
===========================================================================
近日流传着这样一件事,一个人叫廖某,它的父母从湖南老家来深圳替廖某带孩子,母亲廖惠莲还帮廖某做家务。因为一些家庭矛盾,廖惠莲被儿子打骂,多次被甩耳光,被骂是“猪”,廖某甚至还说“怎不撞车死”。按传统的说法,廖惠莲养了一个逆子。廖惠莲伤心、绝望至极,多次有轻生的念头。25日,父亲责备廖某,父子发生冲突,廖某把59岁的父亲廖祥光咬得鲜血直流,又将父亲赶出家门,光明新区东周派出所介入调查,家庭纠纷演变为一桩新闻。对于这样一个逆子,全社会都在声讨,其实没有人生来就是逆子。报道说,廖某曾经是廖某家的骄傲。从天津财经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被保送北京大学就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是进了华为,后来又“考公”成功,成为深圳光明新区发展与财政局的一名公务员,很受重用。同时他还持有律师执照,兼职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内地事务法律顾问,十足的成功人士。 报道说,廖某与父母的矛盾,跟妻子有关:嫌他家穷,结婚时没有像她娘家那样拿出5万元钱出来。廖某出生于湖南农村,父母和姐姐一直疼爱有加。知情人称,“廖某的大学学费,也是他姐姐廖爱丽出去打工赚的。”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村,一个男孩子的成功,除了父母的艰辛,往往还有姐姐或妹妹的牺牲。这样的“资源配置”,无形之中向廖某传递了一种价值观:他是家里最有价值的,其他人是可以或应该为他作出牺牲的。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家里他才是核心,任何人都只是附属品。这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矛盾,社会底层的群众要想摆脱贫穷的命运就要先跳出原来的圈子,而跳出原来的圈子,就意味着要和过去一刀两断。什么礼义廉耻孝道全然都要被否定,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极不稳定的一个因素。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恶果。其实,我们都要反思,我们除了没有打骂父母,是否在观念上也出现了这样忤逆不孝的倾向。
============================================================
=======================================================================
印度斯坦时报》刊登一篇文章,内容主要包括称印度陆军正在向中印边境地区增派T-72坦克,而在该文中刊登的一张照片展示了印度陆军的一个标语牌,上面竟毫不掩饰写到(我们迟早要进入拉萨和北京)”,其实每年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前,印度军方都要想着法儿展示一下肌肉,今年还是落不了俗套。只不过今年的口号显得有些夺人眼球。据悉,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印度和中国的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将举行第15次会谈,期间,双方将集中精力巩固用于解决两国长达数十年的边界争端的框架文件。另一方面,印军将先进武器部署在边境地区,还旨在落实“冷启动”新战略,以对邻国实施“闪电”式打击,夺取战争主动权。战争这个东西就是这样,谁也都不想碰,但谁也都不得不防,印度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而且1962年,中印因为边界问题打过一架,结果大家都知道,印度的王牌军队被干掉,所以这也是印度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