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真的乐观了么?
(2009-07-24 21:35:19)
标签:
就业个体商贩城镇登记失业率业绩提成美国财经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4日公布数据显示,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54%;城镇登记失业率4.3%。截止7月1日,全国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68%。
可以看到我国的统计只是就业岗位,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而不是美国统计的失业率,这有什么差别呢,第一就业岗位900万的目标对应我国今年约9%的增长,也就是就业弹性系数为1,增加1%的GDP,带动100万就业人口,900万的数字只是量化指标,而内在差距无从衡量,比如就业而不挣工资的大有人在,很多企业采用的是业绩提成制度,也就是几百元底薪然后靠业绩提成来增加收入,类似于保险公司,这样的就业因为不产生过多的企业成本所以被企业大量采用,这样的就业对于劳动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剥削,不但什么也得不到还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当然这部分是被记录在案的应该会有保险,我想说的是这些就业看起来水分比较大,不足以令劳动者自给自足,何况900万数量能相当于什么,要知道今年的大学毕业人数就达到600万。
另外,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4.3%,这绝对不等同于美国统计的失业率,由于两个限定词,城镇还得登记,也就是说如果不在城镇没有登记就不被统计在内了,而失业者大部分都不会选择登记,特别是短期失业者。另外我国大量劳动力在农村而不在城市,城镇失业远没有农民工失业来的多。比如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多少是城镇员工,又有多少农民工,相信大家不言自明吧,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外贸企业在上半年由于外需不振纷纷倒闭,这让大量的农民工失业返乡,这就造成了大量失业,要知道农村收入的大部分都来自于打工收入,去年这项收入大幅缩水后,令农村状况更差。每个乡村都倍感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这个状况是外需企业大幅破产造成的。
因此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与宏观的对比,微观明显偏冷,不要说什么就业啦,而且统计就业岗位增加数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是客观的失业率状况,这个数字中国可能远远超过10%,这才是制约经济结构转变的最大因素,没有工作拿什么消费呢?不消费怎么释放需求,需求不旺该如何消化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不掉企业利润如何增长,企业不赚钱只有裁员,一个周期下来还是会削减岗位,会让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应用外力把经济拉出这样的惯性。
现在要做的是促进就业,大力的促进就业,就业产生于哪项部门,我们就要大力扶植,比如劳动密集企业,我们就要全力贷款维持他的资金周转,让这些企业活下去,就业产生中小企业,我们要尽量免税,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让小企业的成本降下来,就业产生于个体商贩,我们不要为了那一点点的市容市貌而对个体商贩赶尽杀绝,城管是城市的管理者,而不是个体商贩的杀手,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与秩序维持,而不是一竿子打死,这样老百姓买菜不方便了,大量的商贩也失去了最后谋生的机会。我们宁可多用城管,这不是也在增加公务员就业么,谁说公务员就一定要喝茶聊天,公务员更多的是要为工商业者服务的吧!
就业、就业、只有经济增长和就业相联系,增长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