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趋势的三个因素

(2008-07-15 21:27:07)
标签:

经济

财经

二房

按揭

投资者

美国

股票

1、近期反弹停顿的起因还是未来趋势的演变动力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宏观经济及政策的变数,二是业绩增长的持续性,三是动荡格局的维稳效用。[宏观经济受到美国影响会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受到政策调控越来越严重,短期内很难有所期待,业绩增长到中报也就到一段落,因为年底的年报银行地产不会再大幅度增长,其他行业受到高油价制约将会体现出来,业绩增速下滑将势在必行,动荡格局的维稳需要管理层迅速拿出手段,按照目前的策略,凡事等到奥运以后,可能将错过最好的调控时机]

2、7 月14 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文章,详细解读了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4 条措施。包括:有序调节融资节奏、让"大小非"减持更透明、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内在稳定机制。其中,也有"定期公布'大小非'解禁数据"等具体举措。该文本身也强调,如果短期调控政策过多,不可避免会留下"政策救市"的痕迹,从市场长远发展考虑,"制度治市"无疑比"政策救市"更重要。[无论是制度治市还是政策救市都要保证市场稳定,恢复投资者信心,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机构投资者,就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的信心缺乏比普通投资者还要更严重,连续的政策打压和资金管制已经让机构投资者要狠下心来,打出一个井的底部]

3、权威人士认为大盘股发行难成 “砸市”之举的观点是错误的。现阶段大盘股的发行上市必须慎之又慎。目前发行大盘股,不仅是对股市的一次抽血行为,而且直接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它只能表明中国股市还是圈钱市,上市公司圈钱仍然高于一切。[特别是券商股的密集上市,一定是圈钱行为,很明显他们明年的业绩将不再亮丽,按照规定也许就不能再上市募集,因此赶在半年的时候疯狂上市,先圈到一笔再说。直到目前我们也没听到唐双宁出来说一下光大证券的问题,也许已经理亏词尽。]

4、一度有所缓和的波斯湾局势,因伊朗核问题矛盾的再次激化,而又一次趋于紧张。7 月7 日,伊朗和美国盟军在海外地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海空演习,前者声称一旦战争爆发, 伊朗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石油运输通道,并“打击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而后者则明确表示,美军及其盟友“绝不会袖手旁观”,将以武力应对美军面临的威胁。7 月9 日,伊朗又宣布进行了9枚导弹发射试验,其中包括射程达2000 公里的流星-3 地-地导弹。[美国一定会拿下整个中东,伊朗必定会成为石油的牺牲品,直接去掉浮华看本质,就知道了事情一定会爆发,因此战争开始后,高油价依然会维持。这对今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5、进入七月后,尤令人关注者是,投资者开始对有美国政府撑腰的两大按揭信贷机构,房利美及房地美(简称二房)等大失信心,股价在一周内跌掉约一半,并导致市场总体下调,影响所及美元汇价亦走软。据西方媒体报道,美国当局将会出手救助,如财政部或很快会出台注资行动,为二房打强心针。这样实是更公开地表态支持二房,希望可由此重建投资者的信心。之前联储局已表示若有需要,二房可使用其紧急贷款机制。[二房掌握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也影响到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安全,美国比会对该企业进行注资救助,问题是救市的政策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目前还是比较怀疑,如果危机恶化必然影响到持有美国债券国家的利益,而我国就是美国的最大债权方,国家的投资将受到极大的损失,从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也会直接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压力,热钱流入更加难以控制]

6、二房虽非国有企业,但一直被视为有坚强的政府后台。事实上政府也不可能让其倒台:两者所持有或担保之按揭信贷价值达到5 万亿美元,约为全美国按揭信贷总值的一半,如万一出事其冲击力非同小可。次按问题及贝尔斯登事件与之相比,亦属小巫见大巫。因此当局早采行动早作注资确是明智之举。如果等到出事,美国政府也根本负不起这个5 万亿的债务重担,目前美国公债总额不足10 万亿美元,GDP 则为14 万亿。若出事将令美国的主权评级大受影响,美元以至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及经济将濒临崩溃,由此产生的对世界的巨大冲击,必将是灾难性的。[美国真正的危机才开始显现,难怪美国日前一直连续降息,能不能挺得住还要看事态的发展]

7、美国政府当年安排这两家机构上市,主要是为了粉饰财政入不敷出,与现在那些投资银行把次按资产注入“特殊投资工具(SIV)”,令资产负债表更好看如出一辙,落得相同下场便不足为奇。由于政府有权在紧急情况下,接管房利美及房地美,这是“政府资助”的由来,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政府撑腰,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发债集资、购买按揭资产,扩大市场占有率;可是,在楼市转差的时候,也得按政府意思买入更多按揭贷款,填补市场真空,风险跟着失控。[由此可见高收益自然就承担高风险,美国也不例外,地产下滑对于金融体系的冲击多么明显,由此可见一斑,我国一定要引以为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