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亲自操刀炒股外,利用管理的庞大资金为自己输送利益也是常用的手段。原理很简单,在使用基金拉升股价之前,基金经理利用自己控制的账户在低位建仓,待股价上升以后,先一步卖出股票获利。
“老鼠仓基本上属于基金经理的额外分红,只要不是很过分,公司通常都不会强烈干预。”业内人士说。
此外,基金与上市公司联手造市是另一利益输送模式。何俊告诉记者,或者是中间人牵线,或者是上市公司主动邀请,不定期都会收到上市公司交流宴会邀请函。通常宴会的话题都是双方如何联手“推动股市发展”。之后,上市公司负责配合制造“故事”,基金经理则力荐股票或板块,最后形成“合力”拉升股价。
不过与以往股市大资金坐庄不同,由于基金有个股持股不能超10%的限制,往往需要几只基金联合出手。这就需要上市公司或中间人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尽管如此,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利用信息不平衡坐庄获利,或者直接收受上市公司“好处”等做法并不少见。例如在股改期间,拜票(股改上市公司允诺机构股东利益,机构配合使股改方案投票通过)是基金经理重要的收入来源。
如果私下收受“好处”还只是行业内的个别现象,那么基金公司内部利益输送就更为普遍。去年基金业内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如何扩大基金规模,而吸引投资者的最好方法不外乎提高投资回报率。
“业内最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集中基金管理公司所有的力量,让旗下某一准备加大营销力度的基金净值有突破性增长,以此吸引资金进入。”前述业内人士介绍,不过这种增长通常难以持久,最后埋单的还是投资者。
基金发展红火,去年基本是“祖国山河一片红”,但强者恒强的局面并未改变。资料显示,行业前10名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63%的资产,占据了57%的管理费。而更多的中小基金依旧在苦苦挣扎,相对而言,这些基金管理者的正常收入会更低。于是一些对现状不满意的基金经理,正利用自己的身份赚取着“额外收益”。